笔趣阁>仙侠修真>县委组织部长>第182章 杨花儿鱼

蜿蜒环绕着青岩老城的河原来叫什么名字,已经没有人知道了。据说来自河南的杨家将后代,将北方的杨树与本地的柳树相嫁接,得到了一个特殊的树种,青岩当地叫杨柳。杨姓后人为纪念远方的家乡,在小河的河沿栽满了杨柳。几年以后,杨柳垂青,成为小河一道靓丽的风景,人们据此把小河改名为杨柳河。

此时正是杨柳花开时节,鹅毛一般绒和柔嫩的花枝迎风招展,空气中飘浮着清甜的柳花味道。飘撒在河面上的杨柳花屑星星点点,杨柳河里的鱼儿们,不时地冒出头来,抢食香甜的杨柳花。当地把在杨柳花开时捕到的鱼,叫杨花鱼。因为这一时期的鱼特别肥嫩,清水煮食,吃起来还有杨柳花的馨香,食鱼爽口,喝汤润肺,其后几天,连身上发出的汗,也浸润着杨柳花香,如丝如缕。因此,杨花鱼是当地一道名菜,远近闻名。凡是选择杨柳花开时节到青岩的人,以品尝杨花为快慰事,以品尝不到杨花鱼为憾事。

远远地看到旗幡招展,上面大书着“杨花鱼——青岩第一家”,或“正宗杨花鱼”等醒目的词语吸引游客。看见有陌生人走出城,立刻有人用当地特殊的乐音悠悠地叫卖:“扬花儿鱼,正宗杨花鱼,不香花儿不要钱。”

“这年头,挂羊头买狗肉的事情多着呢,”罗志军说,“小小一条河,青岩满街都卖杨花鱼,哪来这么多杨花鱼卖?要吃扬花鱼的话,我带你去吃正宗的。”

见罗志军误解了自己的意思,韩江林浅浅一笑,说,“借一个著名的品牌,带动一片,也算是一种品牌战略吧。”

杨柳河上有一座风雨桥,几个年轻人坐在桥中间的美人靠上看风景。两人走近桥时,桥上的人警惕地转过头来审视着他们。韩江林从他们充满敌意的目光里感觉到了一种不快,转身带着罗志军走上滨河大道的沿河长廊。

沿河长廊是青岩新开发出来的一道著名风景,因其长度接近十里,外界也称十里长亭。长廊地址原是绕青岩镇而过的公路,公路改道以后,留下一段废弃的公路,青岩镇在公路的旧基上,开发出了十里长亭这一个旅游项目,对外打出的口号是:“见识古代十里长亭送别,请到青岩古镇来。”

响亮的招牌广告语言确实打动了一些人,也带动了青岩旅游产业更快发展。国内一些影视公司拍摄古装片,或影片里面有长亭送别的镜头时,青岩十里长亭是他们的首选地。

然而,十里长亭也给河对面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大不便。原来的风雨桥上面是凉亭,桥两边是人行通道,桥面可以通车,河对岸的小杨村,正是依托青岩旅游发展,通过向游客卖扬花鱼富裕起来的。其中杨文胜家卖鱼发财后,建起了融合吊脚楼民居风格与蜈蚣街民居风格相融合的宾馆,叫杨花宾馆。很长一段时间,到青岩旅游、住扬花宾馆、吃杨花鱼成为南原市民效游的首选之一。青岩十里长亭建起来以后,公路绕行、风雨桥不能过车,使得小杨村的饮食和宾馆等生意迅速败落。原来每日爆满的杨花宾馆生意一落千丈,风光不再。相反,青岩镇政府投资兴建的青岩宾馆和温泉宾馆生意日渐兴隆。杨文胜认为这是青岩镇政府故意对他和小杨村的一次打击和捏杀,牵头出面申诉,要求镇政府在十里长亭上给小杨村开一道口子,方便他们做生意。青岩镇政府认为十里长亭是早年规划的项目,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不可能为了小杨村一村之利而破坏属于整个青岩的著名景观。

双方把官司打到上级政府,上级政府完全支持青岩镇的做法,只同意在小杨村的那一边,沿河另开一条出村公路。

小杨村的人认为,新开的公路与景区的旅游相去十万八千里,不能给小杨村带来任何实利,坚决要求恢复风雨桥原来的交通通道。青岩镇政府的说法是,即使风雨桥恢复通车,原来的公路已经由公路局转给了青岩旅游公司,也不可能再给小杨村另辟通道。小杨村人拿出证据说,公路局给公路改道时,曾经与小杨村签订协议,同意把风雨桥一段的公路路面拿给小杨村,这样,小杨村不仅有对外通道,还有停车场,更有利于小杨村的生意。后来是镇政府不知采取什么手段,欺骗了公路局,使公路局改变了主意。

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可开交。一个月前,韩江林也收到了小杨村递交到检察院的告状信,他曾经和杨文胜在电话里取得了联系。根据杨文胜提供的公路局同意转让公路产权的协议,建议杨文胜不要再和镇政府纠缠,而是利用协议材料,到法院直接与公路局、与镇政府对簿公堂。不知什么原因,杨文胜始终不采用韩江林的建议,而是继续采取向上级投递材料状告镇政府的办法。对于这种言不听计不从,认准死理后九头牛也拉不转的人,韩江林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韩江林沿着十里长亭漫步,把事件粗略地对罗志军说了。罗志军瞪大眼睛气乎乎地说,“韩检,你是好心,但对这种认定死理犟死牛的人,一番好心算是白费了。”

十里长亭上冷冷清清,只在杨柳垂岸边,零星地坐着一些垂钓者。长亭里面靠近村寨的地方,当地人用帘子遮档起来,在亭子上摆了几桌自动麻将机,麻友们稀里哗啦战斗正酣。韩江林观看十里长亭的一些标识牌,上面列举着一些定时表演的地方节目,有“长亭送别”、“长亭吟诗”、“长亭唱晚”、“长亭


状态提示:第182章 杨花儿鱼--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