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入
有一种说法,佛教最早是在孔子时传入中国的,也有说是在秦朝以前传入的。但是这些说法现在一般认为不可信,因为按照一般的说法,释迦牟尼只比孔子大十几岁。现在一般认为,佛教是在大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由印度从西域传入的。根据记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经》。到了东汉永平十年(67年),汉明帝梦见金人,于是派人去西域,迎来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并且带来了许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马驼回首都洛阳,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译《四十二章经》。也就是现在的白马寺[1]。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多以汉明帝永平十年作为佛教传入之年。白马寺成为中国第一座佛寺。《四十二章经》,也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佛教在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属于大乘佛教。汉传佛教唐代传入云南。史料记载,唐开元二年(714年),南诏国王盛逻皮遣宰相张建成向唐朝入贡通好,得唐玄宗厚礼相待,并赐给佛像。张建成过成都时学习佛经,回到云南后传播汉传佛教佛经。传播地首先在大理苍山、洱海地区。南诏中后期,统治者崇拜佛,佛教得以发展;劝丰佑时建崇圣寺千寻塔。隆舜时,佛教“遍于云南境中,家知户到,皆以敬佛为首务”。大理国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以致于大理国有“佛国”、“妙香国”之称。现在,汉传佛教主要分布在昆明、大理、保山、玉溪、红河、楚雄、东川、曲靖、临沧和昭通等地,为部分汉族、白族、纳西族、彝族和拉祜族群众所信仰。
云南汉传佛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寺、塔、幢、窟等佛教文物古迹和艺术瑰宝。在众多的寺院中,昆明圆通寺、邛竹寺、华亭寺,大理鸡足山的祝圣寺和铜瓦殿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汉地佛教的重点寺院。大理崇圣寺三塔、昆明官渡金刚塔、剑川石钟山石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绘画杰作《南诏中兴画卷》、《大理国张胜温图卷》堪称国宝。前者流落海外,后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云南汉传佛教有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佛教节日和庙会,其中最突出的是大理三月街。它起源于对观音的崇拜,反映了南诏国时期汉地佛教传入时作为开国护法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