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账本回去,乔晚虽然不大感兴趣,但还是在睡前无聊的翻了翻。
而这一翻,就不由有些惊奇。
乔府的产业算不上太多,但却都是来源地的存在。
比如几百亩桑田,对应养蚕织布,几百亩茶林,对应自产茶叶。几千亩的良田,一年光是收租、卖粮,收入都是不菲。
以及各种山头,其中还有矿山,房产铺子庄子这些也不少,一笔笔的下来,都是祖辈传下来的稳固基业。
不过基本不自己做生意,土农工都沾了,唯独略去了商,但又在一众商人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看到这些,乔晚才真正对古时山多田多地方大但是人少这一点,有了确切的体验。
而且这时候,贫富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穷人连自己的田地都没有,只能是帮着东家种田做长工,拿着稀少寒酸的报酬养活一家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陶家村的时候,就那么一个菜地,都会被人觊觎。
想起往事,乔晚就不由有些唏嘘起来,不过也很明白,这就是适者生存。富人若是不努力生存,总有一日还是会败光家业。穷人若是努力生存,也能过得和气美满。
当然也有强弱之分。
不过她无心也无力去忧心天下,自己的未来尚且一片迷茫,只能踏踏实实的过好当下的日子。
而她没学过会计,也不乐衷于做生意一事,这真账本,在乔晚看来也没什么意思,就是大概的了解了乔府的确是称得上家大业大。但同时的,要养的人也不少,且不说乔府上下那么多口人,主子们的衣食住行费钱,下人们也得给吃给穿给月钱,就说三叔好赌,四叔好收藏古玩,每月固定要向公中借一次钱,却从不见还。偏偏周氏也不知是打了要养废这两个儿子的主意,竟是一直纵容不管,她不说话,乔明远自是也不好说什么。
再加上还要定时给乔家宗族拨钱,养一些老家伙,办族学,资助旁支子弟科考等等之类,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最后就是还得跟官府、萧王府保持良好的关系,一些必要的规矩,和不必要的孝敬、
前面看着还挺爽的,看到后面这些支出,乔晚就不由皱起了眉头。
果然大家族也不是那么好管的。
她突然就有些不大明白为什么都这么爱争家产了,要是她,宁愿早早分家,另立府邸关起门来过日子。
但现在看来,分家也不是那么容易了,伸手就能从公中拿银子,何必分出去自己赚钱然后不够花呢?
除非……周氏过世。
想到这里,乔晚自己先摇了头,与其指望这个,倒不如就照自己之前所说的那般,先将周氏架空了,然后再来压制三房和四房,没了周氏替他们做主,总该是要付出一些实际行动来还债了罢?
将账本收到小箱子里锁好放入柜中,想着明日就还过去,顺便和她那父亲好好谈谈,乔晚便不再多想的翻入被窝之中睡下。
在十一月过去后,北安郡也终于告别了连绵雨天,迎来了气温升高的晴天。
在和乔晚的一番静心长谈下,乔明远在总时不时担心自己那老母亲会突然回来打个措手不及的心情中,迅速而又果断的将乔府上下整顿了一遍。不仅仅是三房四房都打压了一番,就连大房,都是好生整理了一番。
多余的下人,或是周氏安插的眼线,都是通通打发了个干净。
林姨娘那边,也是相当于半软禁,除了每月一次给主母请安,其他时间就将她当绣娘用,给大房上下的人做衣裳鞋子。
怀孕快三个月的罗姨娘,则是也借由需要静养之由,挪到了之前白姨娘住的那个比较大,还带了个小花园的院子。那边离锦兰院颇远,因着连请安都免了,就更是没有跟崔氏和乔晚碰面的可能性了。
白姨娘倒并没有也送到乡下庄子里,而是经由乔明辰出面,跟金州沈家的人打了个商量,跟着一并送乔蕊出嫁,然后就干脆在金州安家,这样好歹也让她们母女二人互相有个依靠。
经由这样一整理,乔明远才发现,自己竟是无处可去了,只能歇在前院书房。他好不容易重新有了点感觉,却得了个这样的结果,就在他有些不忿,想着是不是也效仿三弟偷偷在外头养个外室之时,就有人送上门来了。
还不是什么不明不白的人,而是他的正室夫人,崔氏亲自托郑氏给他找的一个身家清白,还跟书香之家有些沾边的良妾!
江南郑家也是大门户,就算是旁支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庶女,亦是比寻常人家的女子或是丫环好一些。
是能同白姨娘一般,都是还有娘家可依靠、给嫁妆,一顶轿子抬着正正经经从侧门进来的。
乔明远本来也想和崔府好好修缮关系,恢复以前那样,现下崔府主动给了他台阶下,自是欢欢喜喜的将这良妾迎进了家门。
而且这郑姨娘虽然生得只算得上清丽秀气,但胜在琴棋书画都会一些,又十分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乔明远去了几次后,就彻彻底底的宠起她来了。
三房四房听到风声,还一心想看崔氏的热闹,却不想这郑姨娘不仅仅几次三番陪着崔氏在园子里散步聊天,还对其毕恭毕敬,说一不二,两人相处简直叫一个和谐。
乔晚亦是很佩服自己娘亲,她本意只是想让崔氏怂恿乔明远纳妾,让妾与妾去斗,没想到既找了个可心的,还完全是自己人。
而有人陪着崔氏,府里也安生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