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战神之燕王传奇>第二百二十一章 平定中部鲜卑

最核心的这一圈车轮阵,虽然鲜卑人的人数只有五千多人,但他们是真正的精锐,能够躲避在核心站圈内的几个首领,也都是自和连之下,在中部鲜卑中颇具实力和名望的几个大首领。

然而,在龙骧军精锐们面前,这些所谓的鲜卑精锐,只不过比前两圈的鲜卑战士,多坚持了半柱香的时间而已。敖烈对精锐部队的要求是普天之下最为严格的,因为敖烈知道,精锐部队表面上看似风光,可是他们实际上担任的作战任务,风险往往比普通士兵高出数倍乃至数十倍,没有精益求精的严格要求,就是对精锐们生命的不负责任。有着后世思想的敖烈,是决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出现的。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后世军中的一句著名格言。这句话,很好的体现在了敖烈麾下四支精锐部队的身上。龙骧军虽然是四支精锐部队中成立最晚的一支,但是其组成的群体,决定了这支部队有着和前面三支精锐,一样令人感到恐怖的战斗力!再加上平日里严格的训练,龙骧军的精锐程度,如果自认天下骑兵第二位的话,恐怕没有哪只骑兵敢在他们面前自称第一了。

于是,鲜卑骑兵的核心站圈,在龙骧军的猛烈冲击之下,仅仅坚持了半柱香的时间,就被攻破了。两个方向的龙骧军精锐,在战马的带动下,像是两只来回交错的电锯,无情的把鲜卑骑兵这块肥肉,狠狠地割下来一大块!

仅仅一次凿穿,号称鲜卑精锐的五千骑兵,就有两千多人被斩杀于马下,其余的三千多骑兵也是溃不成军,再也不复先前阵型的严谨。

敖烈一枪砸飞眼前的最后一名鲜卑骑兵,顿时感到眼前一空,在他的眼前,已经不存在任何敌人了,他已经从起始的地方,一路冲杀,来到了对面吕布发起攻击的地方。同样,吕布在完成一次凿穿之后,也来到了敖烈最初发起攻击的地方。两部龙骧军精锐,在完成一次凿穿之后,就像是商量好的一样,来了一个完美的移形换位。

当龙骧军在敖烈的吕布的带领下,完成凿穿之后,一些鲜卑人绝望的发现,自己的五万大军根本就不是汉军两万重骑的对手,于是,少量的鲜卑人开始试图逃离战场,他们希望能够借着战马的速度,冲出这个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战场。

不过,这些鲜卑人的愿望,这注定是要落空了的。当他们策马狂奔出数十步远,眼看就要跑出狼山山脚范围的时候,一阵阵响亮的号角声响起,打断了他们的美梦。庞德率领的血杀军和马超率领的虎贲军,在狼山两侧显出身形来,与战场中的敖烈、吕布相互回应,封死了鲜卑人可能逃走的所有路线。

龙骧军因为使用的武器是长柄的罗睺龙角枪,所以并没有配备溪子手弩,手弩不方便单手使用,而且还会影响到龙骧军的战斗力,所以他们配备的,是专属于重骑兵的骑弓。短兵相接的时候用罗睺龙角枪,在远处发起冲锋之前,则是用骑弓进行面积性打击,龙角枪和骑弓交替使用,是龙骧军作战的一大特点。与龙骧军不同,血杀军和虎贲军手里的武器,是计都斩马刀,整个斩马刀的刀体只有七尺长,让他们可以随时把斩马刀插到背后的刀鞘中,所以,他们配备的制式装备中,就有溪子手弩这种操作起来极为方便的远程利器。

前文中已经说过溪子手弩的性能和威力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少量的鲜卑骑兵试图分散逃离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血杀军和虎贲军早已蓄势待发的溪子手弩了。因为鲜卑人逃跑的人数不多,多以两军精锐也没有浪费弩矢,并没有选择五矢连发,而是选择了单点发射。

随着一根根的弩矢飞离两军精锐手臂上的手弩,试图逃离的鲜卑人遭受到了极为精准的个体射击,每一根飞射而来的弩矢,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目标都是鲜卑人的咽喉要害,而且绝少会出现两根弩矢同时射向一个鲜卑人的情况,由此可见,血杀军和虎贲军配合之默契,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随着一轮弩矢的激射,准备逃跑的少量鲜卑人纷纷惨叫着落马,每个人的咽喉上都插着一支弩矢,弩矢的尾部,还在微微的晃动着,似乎是在向鲜卑人发出无声的警告:不要想着逃跑,那么做的下场,只有死亡!

见到没有办法逃跑,不少鲜卑人心中都生出了绝望。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跑又跑不掉,面对死亡的威胁,悍勇的鲜卑人害怕了,退缩了,一些人开始丢掉武器,向眼前的龙骧军请降。毕竟,在怎么勇敢的人,面对死亡的威胁,都会情不自禁的生出畏惧,那是人类的本能。

最后,除去一万多誓死不降的顽固鲜卑人,被龙骧军无情的斩杀之外,其余的三万多鲜卑骑兵,纷纷丢下武器,跳下战马,跪在地上接受敖烈的审判。对于这些鲜卑人的审判,敖烈的做法和对待东部鲜卑如出一辙,从中选出两万精壮,由虎贲军负责看押着,送回燕京去接受贾诩他们的改造,其余的一万多接近两万鲜卑战士,收缴掉所有的武器衣甲,然后每人发给一份口粮,让他们回到故乡去,宣传敖烈的仁慈和大度。

敖烈相信,失去了五万骑兵主力的中部鲜卑,是没有能力也没有胆量再敢作乱的,要不是因为手头兵力不足,敖烈就会像对待东部鲜卑那样,派赵云率两万军直接去进行讨伐了。可是眼下却不得不暂时放过中部鲜卑剩余的首领们了,一来,中部鲜卑是个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平定中部鲜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