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屏幕中,朝向太阳一边的飞船外层金属板已经展开,正肆意的吸收着光热,同步转化成能量储存在后备能源系统中,发射的光茫看上去像是白热的金属在肆意燃烧,而另一边则是无边的黑暗,当然,黑暗中肯定隐藏着无数的星星,只是从这个角度无法看到而已。
两架装载着t658型监听探测器的超小型卫星被悄无声息的放了出去,这些监听器就好像一个坐标定位仪,在空旷的空间中,它们将沿着固定的轨道运动,自带的电磁波探测系统将自动记录分析来自于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更远宇宙的各种宇宙射线、x射线,以及肉眼无法看到的各种奇异景象,然后通过定时的量子传讯将这些信息自动同步到远征一号上。
它们既是远征一号的眼睛,同时也是漫长宇宙之旅上的坐标,直到寿命耗尽,或者因为各种意外被毁灭,否则它将一直工作下去,源源不断的为远征一号提供无数的信息,在未来帮助这艘巨舰从各个角度去探索星图。
同型号的探测设备很多,是以百万为单位来计算,巨舰上还有专门生产这种设备的产线,只是现在距离地球还并不远,所以不需要放出太多这种小型探测仪,放出的这两台与其说是为了探测,不如说是为了检验这些产品的性能,获得更多的参数。
等到了并不熟悉的星空,这种探测器就能派上大用场了。只有不计成本的大规模投放,才能获得更为详尽的各种宇宙参数,而这些参数对于未来的宇宙远航极为重要。如果这些探测器足够幸运,说不定还能坚持到下一代人类宇宙远航飞船的到来,那个时候这些放出的探测器定时放射的信号可就像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一般,可以为后来者指引正确方向。
相隔指挥大厅十米之遥的另一个满载各种电子设备大厅内,数百操作人员正在各自的操作台前校对着探测器的各项参数。
这里是星图绘制室。
为了让这些探测器尽可能的生存更长时间,各种应急程序设置必须要精益求精。同时这个大厅还要负责处理未来无数类似探测器经过量子超脑分析后回馈的各种数据,在根据指挥舱星图测绘员给出的数据,制作精度极高,甚至能够还原某个区域星球运行常态的动态精确星图。随后通过量子超脑的计算跟验证后,进行存储、备份、并发回地球。
这是极为精细的工作,每一份星图都需要这些工作人员通过各种反馈数据进行反复对比、测量、验证,量子超脑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但是要让绘制的星图足够精准,能够经得起百年后动态预演,就绝对离不开三班守在工作台前进行这项工作的一千多名员工。因为宇宙中的星系是动态的存在,只能说是相对稳定,有太多的可能造成星系内出现变数,导致整个星系的各星球位置发生变化。
比如一颗超大的太空陨石跟行星碰撞后产生的大爆炸,很可能直接影响一颗星球的轨迹,而当星系内某颗星球轨迹出现变化,其连锁反应可能造成整个星系内无数星球开始偏离,通过种种调整后,才重新回归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就是星图的时间推演。
这些人必须通过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判断某段时间内这些星系内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推算出一副跨越时间同时又尽可能准确的动态星图。也只有这样的星图才能够最大程度帮助未来的地球文明进行深空探险,这同样是远征一号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星图绘制室旁边还有一个同样规模的大型操作室。
不过此时这座操作大厅内却没什么人,这里是分管外层停泊的所有舰队的总调度室。
当有战舰需要被派出时,就需要这里的人进行调派工作。
遇到有作战任务的时候,总参谋部下达的各项作战任务也会通过这里经过验证后下达到每一艘舰艇上。
此时远征一号处在巡航阶段,没有外派舰艇,所以直有寥寥十来个人留守在岗位上,以应对紧急时刻的调派任务。
跟这些在加班的人同样忙碌的或许就是正在底层进行各项研究的随船科学家了。
三百多科学家,加上他们的各自项目的助手足足有大概二千多人正在二、三层忙碌着。
这些科学家严格说起来都是星空集团最宝贵的财富。通过自愿申请跟选拨才登录上了远征一号。他们是远征一号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寻找可能适合人类生存并给出各项星球改造计划的任务,顺带着还会利用太空或者其他星球的特殊环境,进行各项学科的研究。
至于最底层跟最顶层服役的机甲战士,则正在进行每天的例行训练。
当然,跟在地球上服役一样,这些精锐战士也会有假期,可以到六、七层的生活娱乐区进行各种休闲活动。而且每隔半年会有一次轮班,跟负责内务的战士交换岗位。
不过真要说起来,其实军营内部也是很舒适的,各项娱乐设施也很齐全。如果不是因为需要各种社交释放情绪,这两个准军事区域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他们是最早登录的单位,说起来已经在远征一号上生活了足足半个月了,早已经习惯了远征舰上的生活。虽然今天的日子比较特殊,是远征一号正式远航的日子,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跟前半个月没什么不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