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异世二战录>第六十一章 第三阶段战役之三路大军横扫

新兵训练方面也完成了,为此王小平特意去给新兵们作了结训训话。/\|\|||当他看到自己面前昂首挺胸的战士们的时候,他相信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他,虽然这些新兵还没有经历过大战,也没有老兵的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但是只要经历过血与火的战斗,他们就会变成一名合格的先锋军战士。

王小平把这5万人整编成了十个旅,每个旅的族、团长都是从原来的部队中抽取过来的。

在民兵方面经过了半前的大力发展,热河境内的日占区内都有了大量的武装人员,这些都是被王小平派出去的战士们武装起来的。基本保证了村村都有民兵武装。

当然能如此顺利的把民兵发展起来,这和先前先锋军的胜利是分不开的。同时他为了保证顺利的建立民兵,还让政治部派出大量的政治人员配合战士们行动,在政治人员的动员下才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一切准备好之后,王小平知道时不待人,马上就开始了第三阶段的军事行动。

这次战役的重要性,直接关系着先锋军能否顺利的占领热河全境(当然不包括承德地区),所以在三天前王小平就秘密到达了凌源县。

而他这次的战役,光部队就投入了8万人的大军,里面包括炮兵一旅、炮兵二旅、步兵一旅、二旅、五旅和新编的十个旅团共15个旅。

同时,把四旅、三旅留在家里看家,具体事务由三旅长李二牛负责,如果决定不了的给他发报。

为了尽量掩盖这次的军事行动,王小平特意让部队在晚上秘密的往凌源县城集结。

当然这么多的大军行动,想瞒也瞒不住。在王小平把凌源、平泉县占领了之后,倭军就往热河境内派了大量的军队进行防守。同时还出去了飞机进行侦察,通常几天就能看到头上有飞机飞过,为的就是防止先锋军突然打过来。

倭军的这一动作效果还真是不错,当下就发现了先锋军的大军正在往凌源县方向运动。东北军方面马上作出了响应,那就是增兵,派大量的部队进入热河,不过他们距离太远了。

就在王上平被倭军发现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大部分都赶过来了。而且马上都进入了攻击的位置。

此时的热河境内有大大小小的县城十六座,目前已经被先锋军占领了两座,还有十四座县城。而这十四座县城除了南面承德地区周边的几座县城他不会去碰以外,其余的还有十多个县城,由于面积太大,所以他准备分三路大军。

第一路大军由段虎率领,全军共22000余人,由三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组成,负责进攻热河北面的4个县,为北路大军;

第二路军由王小虎率领,全军共27000余人,是由四个步兵旅、一个炮兵二旅组成,负责进攻热河中间的三个县城,此为中路军;

第三路军由参谋长林信率领,全军共20人左右,也是由4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组成。而这路军的炮兵旅全使用的是经过改良后的‘没良心炮’。

由于半年前来了大批的知识青年,他们加入了王小平的武器科研所后,见到了他的没良心炮大感兴趣,马上就对着没良心炮进行了改良。现在的射程达到了500米左右,大大的弥补了没良心炮的射程不足的缺陷。

王小平率领着一旅的战士则坐镇凌源县,作为总指挥进行调度。同时前来的还有大批的政治部和特战队的人,以及大批的民兵组织。

这是为了这三路大军每次打下一个县城后,王小平就会立刻派人前去搜刮倭军的物资、镇压大汉奸,和进行人民公审,当然还有收编伪满的汉奸队伍。

王小平没有等敌人的队伍赶到,马上就下达了出发的命令。三路大军在他的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就杀向了热河境内的其余县城。

只过了半天的时间,进度最快的第二路军就与倭军交上了火,在先锋军那强大的炮火打击下,很快就坚持不住了,没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被二路军攻破了县城。

王小虎率领大军进入县城后,命令部队全力进行清剿剩余的抵抗势力,在半个小时后这座县城就被先锋军拿下了。

之后他又马上给留凌源县城的王小平发报:‘进展一切顺利,我第二路军成功的拿下了第一座县城’。

然后王小虎在清剿完县城的抵抗势力后,留下了一小股部队就再次出发了。而这小股部队负责一边打扫战场,一边等待着王小平前来接收这座县城。

当他接到二路军的电报后大喜,马上命令政治部和特战队还有民兵组织的人去接受这座县城。

派出的人来到这座县城之后,看到县城里面已经没有了倭军的势力,但是他们知道城里一定还有不少隐藏的汉奸势力。于是马上开始了调察和审讯,同时把抓住的大汉奸进行人民公审。

而另外一边,前来的民兵队伍正在把这次缴获的倭军武器装备,还有一些汉奸势力的物资、金钱全部集中起来,准备搬运回九龙山根据地总部。

就这样先锋军一边打,王小平一边接收打下来的县城。

在第二路军把第一座县城打下来之后,其余的两路军也与倭军势力交上了火,当然前几天的进展还是不错的。由于此时的热河境内已经没有了大量的倭军势力了,倭军为了防守只好放弃了几座县城,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准备与前来的先锋军进行决战。

此刻倭军的支援部队也在快速的行军中。

在这几


状态提示:第六十一章 第三阶段战役之三路大军横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