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四十七章 波尔克的转变(上)

欧洲,西线战场,索姆河区域。

战事进行得极不顺利,不管是对英法联军还是德军来说,都是如此。英法联军的战役目的到现在还没有达到,由于对面的德军构筑了严密的工事和密如繁星的机枪火力支撑点,英法联军在进攻的途中遭受了重大伤亡,第一天就有六万联军士兵倒在对面德制马克沁重机枪的弹雨之下。

而对于德军来说,日子也并不好过。由于英法联军的猛攻加上协约国重炮动不动就发动的“礼拜炮击”(礼拜炮击,指一次炮火准备持续七天,也就是一个礼拜不分昼夜的炮击轰炸,这对人的身心是一种极大的震慑,搞不好会疯的),德军的粮弹补给变得极其困难,现在军中的马匹已经被全部宰杀充饥,机枪也得省着子弹打了,如果不是对面联军部队集群冲锋的话,重机枪一律不得开火。

这样的胶着态势让双方的指挥官斐迪南·福煦将军和麦斯·冯·加尔维兹将军大为光火,却又无可奈何,毕竟如果发火就能摧毁对面德军的防线或者击溃协约国的进攻,那么这两位将军早就跳着脚骂娘了。

这天,英国人神神秘秘地在阵地后方的空地上平均摆放十八个大木箱子,这些木箱大得惊人,比一个成年士兵还要高出不少,长度更是达到了三米多长。所有的木箱上都写着“tank”,即水桶。士兵们都纷纷过去瞧热闹,心想什么水桶居然这么大。

上午七时许,当第一抹晨光从远方的天际亮起时,这些超级大号水桶的外围木箱板都被拆除,十八个方方正正,底下一片片铁板组合而成的两个大轮子,通体由钢铁打造的“大怪物”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如果有一个从后世而来的人看到这些东西,一定会惊呼,这些可都是一战赫赫有名的“大游民”坦克。一战中,第一个造出坦克的就是英国,而第一次使用坦克的,就是索姆河会战。

坦克一出,谁与争锋。十八辆“大游民”坦克排成整齐的一列向着对面的德军阵地压了过去,德国人从来没见过这种怪物,吓坏了。这神马鬼啊,子弹打上去被弹回来了,对面这些怪物反击射出的一串串机枪子弹则是无情又冷血地夺去了无数德军士兵的生命。英法联军趁势冲锋,一鼓作气杀了过去。对面德军阵地上不少士兵都被这铁皮怪物吓傻了,协约国士兵们对付它们就像抓鸡一样简单,很轻松的就把他们捆成了粽子扔回了后方的战俘营。

德军一线阵地失守的消息传回德军指挥部,德军总指挥麦斯·冯·加尔维兹将军将负责情报的军官送进了军事法庭,指控他情报不力,让德军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时命令波尔克中队出动侦查英法联军到底是用的是什么秘密武器。

波尔克比较反感这个命令,他们驾驶的是加装了机枪的战斗机,不是侦察机。他们的任务是把西线所有的协约国飞机消灭掉,而不是去侦察!既然是侦查,飞机的速度就得快,地勤将波尔克座机的两挺机枪拆卸了下来,更换上照相机,减轻了空重的飞起来果然更灵活了些,波尔克相信,只要他运气够好,不遇上中国远征军那种最高时速七百多公里的金属单翼机,英法联军的战斗机他可以轻而易举的甩掉。

但是老天偏偏不让他如愿,张天霖已经下达了命令,波尔克中队和其他德军飞行员有多少抓多少,中国远征军的战斗机就盘旋在八千米的高空侦查着下方德军机场的一举一动,波尔克这架单飞的侦察机自然被第一时间捕获了行踪。

“鹰巢,鹰巢,这里是雄鹰一号,母鸡已出笼,重复,母鸡已出笼。”一名中国飞行员忍着笑,将侦查到的情况用无线电回报到了后方的“捕获波尔克”中队。因为雄鹰一号战斗机的机身上喷涂着金鹰机徽,所以这些飞行员也很形象的把自己称为雄鹰,基地则被叫做鹰巢,至于他们的对手嘛,则被冠以了母鸡的代号,老鹰抓母鸡嘛。

“干得漂亮,我命令,所有战斗机立即起飞准备伏击,侦察机保持监视。”林梦站在基地的电台后兴奋得手舞足蹈,随着他命令的下达,整个机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战斗警报声,正在各处休息的中国飞行员们像被马蜂蛰了屁股一样跳了起来,麻溜地钻进了战斗机舱。飞机早就已经加满了油料和弹药,随时随地处于准备起飞的状态,没多久,整个中队二十四架雄鹰战斗机就完成了起飞,这些战斗机在空中分成八个三机编队,向着侦察机回报的目标空域疾飞而去。

索姆河上空,今天索姆河空域的气象条件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了,云层极低,不飞到两百米以下的空域根本看不清地面的情况,但是飞到两百米以下又极容易遭到对空火力的射击。这个时候虽然高射炮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是马克沁重机枪对空射击也极容易对飞机造成伤害。

波尔克看着漂浮在自己头顶的乌云,无奈的抱怨了一句:“空中实在是太冷了,我讨厌这种天气。”说着他不由得把脖子往飞行夹克的领子里缩了缩。他现在有点羡慕中国的战斗机了,那种全封闭的座舱里一定很暖和吧。

想什么来什么,眼前猛地一花,三架泛着金属光泽的中国远征军战斗机已经钻破云层向他这边猛扑过来了。“该死!他们还真来了!”波尔克骂了一句,也顾不得侦查什么了,猛地拉动操纵杆,座下的福克飞机向着右边猛地翻滚,他打算快速机动到云层中以摆脱这些中国飞机。


状态提示:第四十七章 波尔克的转变(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