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死后,伯颜总领朝政三个月,朝廷肃静,一如平日。他拥立从和林返回的皇孙铁穆耳即位。
从伯颜的经历可以看出来的是,伯颜进攻临安之前,宋军的抵抗力量已经相当低,而在这个情况下,宋朝的实际主掌者谢太后选择的是放弃抵抗:
谢道清,天台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右丞相谢深甫的孙女,谢深甫因拥立杨太后有功,杨太后选谢女入宫,恰好此时宫中有鹊来巢,以为祥兆。而道清生而黧黑,眼睛旁有一黑痣,入宫后一次大病,皮肤脱去后莹白如玉,黑痣也没了。本来理宗欲立贾氏为后,但杨太后认为谢氏端庄有福,左右也窃窃私语说:“不立真皇后还立假(贾)皇后吗?”这样才成为理宗皇后。
德祐元年,其孙宋恭帝继位。由于宋恭帝只有4岁,因此由已65岁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但军政大权仍在宰相贾似道之手。后来,谢道清在满朝激愤的情况下罢免贾似道,但为时已晚,元军已破襄樊,宋朝无力回天。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兵临宋都临安,谢道清求和不成,只好抱着5岁的宋恭帝,带着南宋皇族出城跪迎,向元军统帅伯颜投降。
南宋灭亡后,谢道清由太皇太后降为寿春郡夫人。后来,以谢道清之孙——宋恭帝的弟弟益王赵昰、卫王赵昺为首的南宋残余势力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元。
祥兴二年3月19日,陆秀夫负8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彻底覆灭。谢道清被俘7年后,于元朝至元二十年去世,享年74岁。
景定五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即位。咸淳三年,宋度宗尊谢道清为皇太后,号为寿和圣福。进谢道清的的三代:父亲谢渠伯为魏王;祖父谢深甫、曾祖父谢景之都封为鲁王。宗族男女各分等升官赐封赏赉。
咸淳十年,宋度宗驾崩,宋恭帝即皇帝位,尊谢道清为太皇太后。谢道清年老而且有病,大臣们多次请她垂帘与宋恭帝一同听政,再三强求后谢道清才同意。加封谢道清的五代。
谢道清因为战争费用太多,亲自裁减节俭宫中费用,汰减慈元殿提举以下官员,省去泛索钱每月一万。平章贾似道战败兵溃,陈宜中上疏请求将他正法。谢道清说:“贾似道三朝以来勤劳从政,哪能因为一旦获罪而失去优遇大臣之礼?”先削夺他的官职,后来才依法贬死。
临安朝官见国家有难,往往匿名逃走。谢道清命令在朝堂张榜说“:我国家三百年来,对待士大夫不薄。我与嗣皇帝遭遇国家多难,你们大小臣子们不能出一计以救时艰,京官则弃官逃走,地方官则丢印弃城,逃避艰难苟且偷生,哪里还像人的作为?又怎么见先帝于地下?天命并未改变,国法尚还存在。凡在官府者,尚书省即发与一份薪水;弃国而逃者,御史台纠察上报。
德祐元年六月初一,发生日食后,谢道清削去自己“圣福”的尊号来顺应天变。丞相王飊既老且病,陈宜中、留梦炎庸碌无所长,每天在朝堂相争斗。而张世杰在焦山兵败,陈宜中弃官逃去。太后多次召见不来,送书信给宜中的母亲,让她劝勉宜中。十月,才回到朝廷。谢道清又亲自写信召夏贵等人的部队说:“我们母子不足为念,难道不报答先帝的恩德吗?”夏贵等人也少有人来。
这月,元军攻破常州,谢道清派陆秀夫等上前去请和,元军不同意。陈宜中就率领公卿大臣请求迁都,谢道清不允许,陈宜中痛哭着再三请求,谢道清不得已听从他。第二天应当出发,而陈宜中却仓卒不到,于是宫车已驾好,时候将晚而陈宜中不到,谢道清大怒而作罢。
德祐二年正月,又命令陈宜中出使元军军中,约议向元朝称臣。陈宜中责难这样做,谢道清哭着说:“只要能保存国家,称臣不必计较。”不久,元军进攻皋亭山,陈宜中逃走,文武百官也暗中逃走。[10]谢道清秘密安排江万载摄行军中事,带兵暗中保护益、广二王等部分赵宋皇族及部分宋庭机构撤离临安,准备重建宋朝。
二月,元军进驻钱塘,南宋全然失去了抵抗能力。为保全临安城,使黎民免受兵火洗劫,谢道清派左丞相吴坚等,赴元大都将降表进呈给元世祖忽必烈,南宋至此基本告亡。
三月,掳走恭帝等南宋君臣押往大都,谢道清正患病在床,由元军监视,暂时留在临安。
八月,谢道清被元军从临安押往大都居住,降封寿春郡夫人。又过了七个年头,谢道清74岁那年,离开了人世,归葬于家乡,墓葬邻近其父亲的陵室。
而谢太后打算迁都,而因为陈宜中的情况最终未能成行。
对于这一点,张嘉师只能说呵呵,因为即使是陈宜中未出现,谢太后与百官等在准备好的情况下,一个陈宜中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而这也说明了一点,谢太后即使是在风评上不错,但是在辅助幼主方面,则是有着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她信任陈宜中,最终也算是导致了南宋迅速灭亡的一个因素所在。
而关于谢太后也有一个传说:
有关谢道清入宫封后,民间有不少传说。谢道清祖居临海东郊,村头有小溪、石桥、河埠。谢道清虽出生名门望族,但她却不愿在深闺养尊处优,而是常常与女佣一起上桥头溪边洗菜。
据说每当道清临水照影,但见自己头戴凤冠,身穿锦衣,艳丽无比,这连谢道清自己也深为惊异。还有一个传说,有一次道清身上染了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