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定秦曲>第六十六章

中国历史上,在南宋灭亡之前,汉家的传承以及统治可以说并没有中断。

在后世,有一句虽然并非是中国人自己总结出来的话语,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之余,这句话并不能一概而论也是关键所在。

而在蒙哥兵败身死之后,蒙古人对南宋的第二次大规模攻势宣告失败告终。

本来打算一鼓作气灭亡宋廷的忽必烈,也因为权力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放弃了对宋帝国的攻击而北返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蒙古帝国的大汗之位。

而宋帝国也迎来了最后的一次喘息时间。

……

在公元1267年,襄阳保卫战的爆发,正式敲响了宋帝国灭亡的丧钟。

南宋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襄阳和樊城南北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隆重镇。

咸淳三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进入了元军对南宋战略进攻的新阶段。

元将郭侃、郝经认为攻宋战略需自汉水重兵突破,刘整向元世祖忽必烈献计取襄阳以灭宋,建议受到采纳,忽必烈开始行5年准备大战。

咸淳四年,忽必烈命令刘整、阿术兵困襄阳和樊城,守将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吕文德是宋权相贾似道的亲信。

第二年,忽必烈又派丞相史天泽助战。蒙古军在襄阳、樊城二城四周修筑城围,并封锁汉水,多次打退南宋援军。

第三年,李庭芝督战增援襄阳,不利。由于襄、樊长期被围困,粮饷断绝,而与此同时宋度宗却依旧终日淫乐。

第四年,李庭芝进驻郢州,以张顺、张贵为统帅。同年五月,二张率师逆汉水而上,冲破元军重围,箭射伤蒙副帅刘整并于25日抵襄阳。入襄阳后,张贵率军突围,却大败而回。战斗中张贵重伤被俘,至死不屈。

至此南宋5年8次15万水兵为主的救援通通失败。

蒙帅阿术及河南行省史天泽听万户张弘范、水军总管张禧建策,加蒙万山新训水兵70,000发动对襄阳水陆夹击。又使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所制的回回炮攻城,樊城破。九年正月元军破樊城后进行屠城,吕文焕阵前号哭不已。宋守将范天顺誓死不投降,终自缢身亡;牛富率百余勇士巷战,重伤投火自尽。蒙古军帅阿术要求襄阳愿降可全城安全,后襄阳宋将吕文焕降元。

从公元1235年开始宋蒙之间的军事同盟破裂之后在襄阳开战以来,一直到公元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元朝,前后历时长达38年。在这段时间内,共中间经历了襄阳城的失守与收复、再失守与再收复、蒙古南宋各自的内乱甚至内战、双方尔虞我诈的谈判、打打停停的消耗各种事端是层出不穷。

宋蒙双方为了争夺这个历来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水路交通要塞,几乎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骑兵和水军,动用了当时能找到的一切先进武器,双方死伤人数超过40万人。

自从1251年高达收复襄阳后,南宋朝廷对襄阳的战略性开始重视。宋理宗调拨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十几年的大力经营,襄阳重新成为城高池深兵精粮足的重镇,成为宋长江中上游的门户和屏壁。在这十几年中,另外一个军事集团开始成为襄阳防守的主要力量,那就是吕文德集团。

吕文德最早是跟随赵葵手下从军作战的。虽然史书没有吕文德列传,但是从其他人的列传中可以看出吕文德几乎经历整个宋蒙之战的。

吕文德在与蒙古军作战中,往返与四川与湖北各地,在几十年的战斗中,不仅积累经验,也培养了一批家族武装。当然,吕文德能够成为在京胡地区重要的军事集团十几年不倒,除了他的军事实力以及军功外,他与贾似道的勾结也是有着重要原因的。

吕文德上献媚于贾似道,下打击异己。正因为这样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特别孟珙的爱将刘整由于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就向忽必烈投降。

他所率领的水师更是精悍,于是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于是蒙古在宋降将刘整的建议和策划下,将期待突破宋的防御线的目光重新聚焦回到了蜀中和两淮之间的襄阳。

公元1267年,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犯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严重失误,他竟然允许蒙古军在樊城外置榷场。于是蒙军很快的就进筑起了堡垒,一下子就断绝了襄阳的粮道。等到吕文德明白过来,知道自己误事了,又气又急,一病不起。

公元1268年,忽必烈派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阳,最后一次襄阳战役拉开序幕。在得知襄阳被围后,宋王朝急忙下令四川和两淮的援军增援襄阳。

同时京湖安抚制置副使、襄阳知府吕文焕,也几次主动出击,力图打破蒙军的包围,但是都没有成功。1269年3月,两淮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最先赶到襄阳,与蒙军在襄阳东南的汉江上进行了一场大战。经过激战,张世杰不敌蒙军,被迫退回


状态提示:第六十六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