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宅男闯无限>第五十六章 木马攻城记

ce73年月28日地球历时间凌晨1时17分

大家好,我是王五。-叔哈哈-·首·发

现在洒家正跟随者大约150名突击队员以及同等数量的工程部队一起躲在这艘名为‘新泽西’号的纳尔逊级战列巡洋舰的底部舱室内,还有大约十五分钟不到的时间我们就将到达‘新世界树’要塞雷达的搜索范围了。

而为神马老子作为王牌机师还会被分配进突击队参加这种玩命的任务呢?

唉,这全都是被当初老子在军校内枪法以及格斗战的成绩单给害的因为在以机动战士为主流的战争中已经不太可能有‘跳帮战’这种人员间对抗的战斗发生了,所以为了节约人手,扎夫特军队内部并没有专‘门’陆战队的编制。再加上调整者先天身体素质摆在那里,万一真有情况发生,是个人拿起枪都能来上两下当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人实在太少。因此早在扎夫特成军时陆战队这个编制就已经取消了。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木马攻城计划’它还就真需要一支突击队来协助完成输送催眠瓦斯的行动,指挥部到哪里去找这些兵员呢?

答案很简单,每名军人在军校内接受培训时的成绩记录都可以找得到的,所以古德里安中将大手一挥,从军校内调取了第十三舰队、冈瓦达特别舰队的数万官兵军校内单兵训练的成绩单,随后从中调取了总成绩排在前150的人员组成了一支临时的突击队。

很不巧的是洒家的成绩不高不低正好排在其中的第5名,所以此刻在下就与其他9名士兵们一起身穿宇航服,同时携带着全套的武器装备以及单兵外层空间推进装置,躲在了这艘纳尔逊级战舰底部供人员进行太空行走气密舱内。我们10人的任务是在战舰接近要塞时从气密舱内悄悄的溜出去,随后从外围支援‘新泽西’号内其他兄弟的行动。

凌晨1时37分,不知道舰桥里的摩萨德特工们用了神马方法,我们这艘‘大西洋联邦的友军战舰’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了要塞外围欧亚联邦的警戒舰队。随后在‘新泽西’号差不多将要通过要塞最外层闸‘门’的时候,气密舱内代表出发的红‘色’指示灯终于开始闪烁起来。

看到信号后我们十人依次跳出了舱‘门’,接着在洒家的带领下(谁叫咱是这里军职最高的呢),我们这支小队会同另外两支从其他气密舱中跳出的部队一起通过要塞表面的某条用于特殊情况下快速降低要塞内部压力的减压带悄悄潜进了‘新世界树’内。

‘摸’进要塞没多久之后我们就到达了有人工重力的区域,在放弃了背后的推进器之后我们这三十人开始沿着某条维修通道快速的向目的地前进。接着在绕过一个路口时,5名士兵与大队分离,他们的任务是在行动开始后压制‘新泽西’号所停泊的船坞顶部的塔台。

五分钟后通过手腕上pda的指引(再次感谢由东亚联邦提供的要塞指示图不完全版),在钻过一条不算太短的管道之后,在下与2名士兵们终于‘摸’到了‘新泽西’号泊位的正上方。在这里洒家惊喜的发现好像欧亚联邦并没有太过重视我们这艘战舰,他们向此地只派遣了100名不到的宪兵木哈哈,‘毛’子们简直太贴心啦。你们越不重视,我们完成任务的几率就越高啊!

接着25杆附带消声器的大口径狙击步枪便在下方欧亚联邦宪兵队的头顶上被悄悄的架了起来,现在只等塔台压制完成的信号传来我们与下方战舰内的队友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啦。

几分钟后这个船坞内响起了消防警报,信号来了!

“弟兄们动手!”

说着洒家直接就扣动了扳机,将下方一个已经被咱套入十字准信已经很久的家伙一枪爆头。在咱打出第一枪之后余下的2支狙击步枪也先后开火,两轮‘射’击之后底下已经很七竖八的躺了一地身穿白‘色’军服的尸体。

在打完了弹夹内所有的10发子弹之后洒家丢掉了手中的狙击枪,接着取出背在身后的两支突击步枪。在生化完成最低程度的殖装之后洒家直接从楼顶上跳了下去,看老子给他来个神兵天降!

在落地的瞬间洒家一脚踩在了一个‘毛’子兵的脸上,不过由于这个船坞目前是低重力的关系(否则咱也不会就这样直接往下跳了,老子又不是蛇‘精’兵),并没有出现一脚爆头的场面。不过没关系,洒家手里还有两支步枪呢。

与此同时,战舰内余下的突击队员们也纷纷打开这艘‘新泽西’号战舰表面通道的大‘门’,一边‘射’击一边从里面冲了出来,开始与顶上的狙击手们一起夹击泊位内剩余的欧亚联邦军。而塔台里的部队则开始利用消防系统封锁住要塞内所有通向这座船坞的道路这是大部分宇宙要塞用来快速扑灭火灾的策略。某区域着火后消防系统会封闭住所有通向此区域的道路以隔绝空气的流通,随后它会打开通向宇宙的闸‘门’,排尽失火区域内的空气以达到快速灭火的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要塞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迅速扑灭区域内的火灾,而现在这种灭火机制则被我们用来阻挡可能的援军。仅仅五分钟之后突袭行动遍宣告结束,我们以8人轻伤的代价全歼了此地的欧亚联邦军。而此时塔台也传来了好消息,刚才的行动中他们并没有侦测到此地有向外的通讯发出,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暴‘露’。

接着在塔台关闭了此地的人工重力之后,躲藏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木马攻城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