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星际强兵>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事发突然

“炙炎”号是昆阳族的旗舰,也是昆阳族建造的第一艘战舰,至今已有六千年的历史。

关于这艘战舰的来历,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在银河系联盟的五千多年里,很多文明一直认为“炙炎”号是昆阳族的杰作,来自昆阳族的缔造者,而且昆阳族就是依靠这艘战舰跟包括极境族、狂兽族与兵域族在内的众多文明取得了联系,并且跟这些文明结成同盟,从而获得了跟三个一流顶级文明抗衡的资本。只不过,“炙炎”号的来历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一艘与第二纪元有着密切关系,在跟随昆阳族来到南阿尔法星系的人类科学家的支持下建造出来的战舰。因为雷凌族、织星族与隐灵族已经夺权,局势失去控制,所以那几名人类科学家不遗余力的帮助昆阳族发展壮大,用当时所掌握的最先进的技术打造了这艘战舰。更加重要的是,在这几位科学家当中有一位是建造舰船的工程师,掌握了人类文明在第二纪元拥有的最先进的宇航技术。

也就是说,“炙炎”号是当时最先进的战舰,即便在几千年之后也不算落后。

事实上,“炙炎”号跟杨屹在北阿尔法星系找到的那艘飞船,也就是杨二所在的那艘飞船有很多相似之处。虽然人类科学家没有见过那艘飞船,但是知道其存在,而且杨光在离开的时候,留下大量相关资料,让人类科学家有了深入研究的依据。也正是如此,在第二纪元的几千年间,人类科学家才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虽然无法利用杨光留下来的那些资料复制一艘完全一样的飞船,但是以人类科学家在第二纪元所取得的突破,制造一艘领先于时代的战舰绝不是什么难事。

只不过,严格说来,“炙炎”号是一艘飞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舰。

关键就是,在建成的时候,“炙炎”号没有配备进攻性武器。虽然安装了一些增强防御的设备,比如当时最庞大、也是最先进的能量屏障发生器,但是在这艘飞船上,连基本的进攻武器都没有。不是说人类科学家在设计“炙炎”号的时候没想过让其去打仗,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

很简单,在第二纪元的几千年里,人类文明独大,其他文明都是附庸。哪怕是在最后的几百年里,也就是灾难即将发生,人类科学家全力寻找与探索逃离银河系的办法,给各个文明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也引起众多文明的不满,但是没有一个文明敢于反抗,也没有一个文明有能力反抗。即便发生了动乱,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人类文明发出一道照会,出现动乱的文明就会自行加以解决。就算局势失去控制,比如动乱演变成战争,人类文明也只需要派几名实力强悍的人员前去就能将事态平息下来。可以说,人类文明根本不需要军事力量,更不需要强大的战舰。此外,在第二纪元的几千年里,人类文明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建造战舰来维持秩序。事实上,在整个第二纪元期间,人类文明就没有建造一艘真正的战舰,也没有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当然,在第三纪元初期,没有配备进攻武器的“炙炎”号也是最先进的飞船。

简单的说,防护与速度就是“炙炎”号最好的武器。在第三纪元的五千多年里,唯一能够在防护与速度上跟“炙炎”号比拼的只有织星族的“神母”号,只是“神母”号建成的时间比“炙炎”号晚了数百年。

只是,“炙炎”号并没有一直维持建成时的模样。

虽然在获得三个一流顶级文明的承认,成为二流顶级文明之后,加上跟极境族、狂兽族与兵域族结为同盟关系,昆阳族的安全环境有了极大改观,至少再也不用担心遭在一夜之间遭受灭顶之灾,但是昆阳族的处境并没得到本质上的改变,特别是在与硅魅联盟的战争爆发之后。不管是抗击硅魅联盟的入侵,还是通过参战来提高在银河系联盟的地位与影响力,以昆阳族为首的四个二流顶级文明都得有所作为。做为四个二流顶级文明的绝对核心,昆阳族当仁不让的担负起了这个职责。

在第一次格林尼治战争结束之后,昆阳族改造了“炙炎”号,将其打造成旗舰。受到当时的条件限制,昆阳族没有为“炙炎”号安装多少武器,增加的主要是用在旗舰上的各种通信设备。在此后的第二次格林尼治战争期间,“炙炎”不但是昆阳族的旗舰,还担负起了指挥联合作战的重任,并且在战争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只是在这场战争中,“炙炎”号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因为缺乏进攻武器,所以在很多关键战斗中,“炙炎”号只能留在较为安全的后方,无法跟随舰队到前线战斗。虽然依靠通信设备,“炙炎”号在后方依然发挥出了巨大价值,但是如果能够跟随舰队去前线,哪怕没有参加战斗,也能更有效的指挥作战行动。

受此影响,在第二次格林尼治战争结束之后,昆阳族对“炙炎”号进行了第二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按照主力舰的标准为“炙炎”号装上了大量进攻武器,而且是当时最先进的进攻武器。当然,昆阳族是在兵域族与极境族的帮助下完成了对“炙炎”号的改造工作,其中大部分武器由兵域族与极境族提供。

在此之后的历次格林尼治战争中,“炙炎”号都是昆阳族的旗舰,也是四个二流顶级文明的旗舰。此外,根据战争需要,以及在战斗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昆阳族一直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对“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事发突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