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个奖项,中国人虽然年年都盼奥斯卡入围,但是大中国在《卧虎藏龙》和《英雄》曾获得提名之后就再也无缘这个奖项的提名了,前一世王家卫气势汹汹打算冲击奥外的《一代宗师》也是惨败而归,和提名擦肩而过。
《一代宗师》拥有一位世界知名的导演,以及两位在国际上都有认知度的明星;还找来了哈维·韦恩斯坦做北美发行,马丁·西科塞斯等业内大佬也公开表扬了《一代宗师》,美国影迷也保持着对功夫片不灭的热情;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代宗师》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意识上都超越了王家卫自己,也比其他外语片更有新意。
大家都觉得《一代宗师》非常牛逼!凭什么连比赛机会都不给?!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奥斯卡的口味啊口味!想要得到奥外这个大奖,就必须要符合那群美国白人老男人的口味。
这就要说到为什么中国华语电影总是得不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首先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喜欢的当然是首选“说着外语的美国片”,光这项华语片就肯定是不符合了。
那就面临着更困难的选择,一部话语本土片,被强烈的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所包裹,国内的肉身凡胎尚且可能还看不明白,更何况对中国文化略懂皮毛的老外?
其次,寻找与美国价值观相近的外语片是奥外的动物本能,奥斯卡外语片当然也还是奥斯卡的品味,那就是小人物看大世界,一部典型的美国历史剧,或战争片,往往都是以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作为主角。中国历史电影最喜欢的事就是重拍某段强大的历史、重新饰演某个著名的人物,这和奥斯卡的评委是严重不符合的。
第三,那就是亚洲和美国离得实在太远了,你说隔着重重大洋,人家美国人怎么读得懂你电影的内涵?要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片子说不定美国人还能理解,那是因为人家是一个世界的,世界观相同。
可是问题是美国是第一世界,中国是第三世界的,这么大的差距会体现在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就像让金字塔的顶端人去理解底端的人,实在是很难。
那么亚洲人想要冲奥,唯一的途径就的激起美国人的同情心。
比较典型的是最早一批拿到奥外提名的国产电影,张艺谋的《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对遭受封建压迫的女性表示同情;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控诉□□的一段肯定看得奥斯卡评委们拍手称快。
但是随着商业电影的发展,国内具备批判价值的电影越来越少了,外国人也就越来越不能接受了。广电开始选送《英雄》这类大片,但是得到提名也只是靠明星和公关,拿到大奖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目前国产本土电影很难再像90年代初期那样被频繁的提名了。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竞赛是奥斯卡皇冠上的宝石,尽管看起来它像是被掩埋的宝藏。“最佳外语片”面向的是全世界,每年都有70多个国家提交电影作品参赛。
大家都差不多,没有所谓的特别强势的“种子选手”。如果有所谓的“热门”,一般都是那种很多人都看过的影片,在美国有大规模发行,或者是其公关活动比较频繁。
白水如果想要冲击奥外,那么首要的基准就是必须满足奥斯卡对外语片的口味和需求。
在白水把剧本给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敖厂长看了之后的几天,敖厂长迫不及待地打了电话给了白水。
在电话里,敖厂长显然十分惊讶地说道:“约翰逊女士,我原本以为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民国剧情电影,结果,这……原来主角竟然是两名男性!”
白水很淡定地回答他,“准确的说,是两名男性和一名女性,怎么了?”
敖厂长的语气十分嗫嚅,似乎不太能够接受也带着些复杂的语气,“这部电影我觉得广电总局不太能够通过,这题材……太……很大的可能是这部电影最终无法在国内上映。”
白水深吸一口气,似乎带着一种循循善诱的口吻说道:“这部电影的成本只要1000万就可以了,按照合拍片的要求,中国方出资不能少于三分之一,贵厂只需要出资300万即可,然后演员和拍摄场地都是在中国,所以是完全符合合拍片要求的,如果这部电影最终不能在国内上映,那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敖厂长有些迟疑地问道:“没票房就没收益,怎么能说没关系呢!”
白水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敖厂长,就算国内无法上映,我们也可以在港台地区乃至海外地区上映,如果这部电影能够得到奥外提名或者是最终获奖,它在海外的上映道路绝对是十分通畅的,没有一点点问题,而且票房卖座也会十分畅销,再加上其他的周边dvd、收费电视台、收费网络影院等收益加起来,绝对会让贵厂不仅拿回成本,而且至少可以小赚一笔。”
敖厂长似乎有些被白水打动了,“可是,作为传统的电影人我总觉得无法在内地上映是硬伤。”
“内地上映除了能给电影的票房做出贡献外,其余的优点并不明显,而且我认为这部电影内地上映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毕竟广电总局做梦都想有一部国语片摘得奥外,广电总局喜欢还来不及,肯定会大力吹捧并且放行上映的。而且如果贵厂出了一部提名奥外或者摘得奥外的华语电影,贵厂的知名度、格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