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勋睿食言了,他没有按照徐光启的要求马上离开京城,回到延绥镇去,而是选择留下来了,徐光启的情况,让他意识到,恩师去世也就是这几天的时间了,他必须留在京城,至少为恩师送行,让他回到京城是内阁的敕书,不是皇上的圣旨,所以他没有必要去拜见皇上,不过他的父母都在京城,既然回到了京城,那是肯定需要去见见父母的。
至于说是不是去见一见文震孟,郑勋睿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作罢,他在京城的行踪不可能保密,如此的关键时刻,还是不要去见文震孟,免得引发议论,再说他猜测到了,徐光启病逝之前,一定会向皇上举荐内阁次辅的人选,这个人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文震孟,自己要是去拜见文震孟了,适得其反。
郑富贵、马氏和孙氏一切都好,在京城生活的还不错,也结识了一些朋友,郑富贵毕竟是读过书的,谈吐不错,看上去也是经历过风霜的,加上家里的钱财不少,生活方面不用担忧,所以来到京城大半年的时间,结交了一些朋友,精神看上去还是不错的。
对于郑勋睿的突然到来,他们当然是吃惊的,不过儿子回家了,父母肯定是高兴的。
郑勋睿留在父母这里,哪里也不去,静静的等候消息。
温体仁没有想到,徐光启竟然会委托他将信函借给皇上。
徐光启在朝廷之中的威望,是他无法比拟的,人家的年纪也比他大很多,说的不客气一些,当初徐光首辅,温体仁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为零,他没有如此强烈的自信,毕竟徐光启品行高洁,从来不掺合到党争之中,也很少背后算计他人。
能力出众、品性高洁,这样的大臣正是皇上所渴望的,所以年逾七旬的徐光启,就算是病魔缠身,甚至无法参与早朝,依旧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面,多次申请致仕都没有得到批准,温体仁很清楚,他是比不上徐光启的。
徐光启已经到了最后的时间,无法继续支撑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温体仁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哀,应该说徐光启对他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如今他是内阁首辅,徐光启更是不形成威胁了,但是身处巅峰的温体仁,突然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抗衡的。
徐光启的信函,是直接给皇上的,温体仁不敢拆开看,接到了信函之后,他只是略微的思索,就承奏给皇上了,还特意的强调了几句话。
郑勋睿来到京城的事宜,温体仁也是知道的,但也没有打算见一见,除非是郑勋睿主动拜访,但这样的可能性很小,郑勋睿甚至没有去拜访文震孟,肯定是对京城吗,目前的局势有分析的,这让他对郑勋睿的看法,更加的深邃了一些。
十月初九,噩耗传来,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病逝。
徐光启是卯时病逝的,不过一刻钟之后,郑勋睿就得知了消息,他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赶赴徐光启的府邸。
应该说这样做是有些唐突的,徐光启的身份不一样了,病逝之后,家人会在第一时间禀报朝廷,皇上或者是亲自来,或者是派遣太监前来慰问,接下来葬礼的事情,内阁会派遣专人负责,徐光启是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面病逝的,这是朝廷的大事情,皇上都会重视。
若是郑勋睿遭遇到太监,或者是内阁派遣的官员,那他就是要受到弹劾的。
死者为大,何况是真正帮助过他的恩师,这一刻,郑勋睿想到的就是去告别,其余的暂时不要管,至于说有人弹劾,那也无所谓。
徐光启静静的躺在病榻上面,尚未入殓。
郑勋睿是第一个赶到的,也是徐望华直接带进卧房的。
看着徐光启安详的面容,郑勋睿跪下了,尽管他穿越之后,有好几次的下跪,可是这一次是真心的下跪的。
“恩师,学生送您最后一程,学生没有按照您的要求离开京城,恳请您原谅,学生在您的面前许诺,一定要保住大明的江山,要保住大汉民族的荣耀,学生说到做到,毕生都会竭尽全力的,愿恩师在天之灵保佑学生。”
跟着跪在一边的徐望华,脸色微微有了变化,郑勋睿的这些话,他当然能够听懂。
拜别了徐光启,郑勋睿迅速回到了家里,向父母告别,他不能够继续留在京城了,否则就真的如同徐光启说的那样,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了,温体仁已经是内阁首辅,而且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可是他没有打算接过橄榄枝,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如此好的机会,为射门不能够抓住,可惜郑勋睿不是一般人。
洪欣涛等人早就做好了准备,和郑勋睿一同迅速离开了京城。
皇上得知徐光启病逝的消息,沉默了好长的时间,宣布暂停早朝,以表示对徐光启的哀悼,皇上登基已经七年的时间,真正信任的大臣很少,让他失望的大臣更多,可徐光启是他自始至终都信任的大臣之一。
很快,皇上安排司礼监太监、提督京营的曹化淳代表到到徐光启的家中去表示哀悼,同时要求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内阁辅臣文震孟两人协商负责徐光启的葬礼。
皇上派曹化淳去徐光启的府邸表示哀悼,这是很好理解的,但是派遣温体仁和文震孟两人负责徐光启葬礼的事情,这就让人琢磨了,文震孟不过是内阁辅臣,而且在内阁中排名是在后面的,如今不过是东阁大学士,以这样的身份,去参与和主持内阁次辅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