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唐李承宗>第72章 三千里外欲封侯

李承宗想了又想,对着一张地图研究半天,终于下定了决心。

“既然要退一步,本王就索性退一步大的,我们就到这里去。”李承宗手一指,王小胡连忙上前一看,差点吓死。

王小胡哆哆嗦嗦道:“沙州?晋王殿下,这里可不是好地方,突厥、吐蕃以及西域诸国交汇之处,乱的要命啊!”

李承宗道:“本王为何不能久居河北道你知道吗?”

“皇上疑心。”王小胡答道。

“一点,还有就是太子与秦王都不放心。河北道是个好地方,人多地多,相对也算太平。所以本王永远不可能在那长待,沙州就不一样了。如果我要求去那,那就和流放没啥区别。皇爷爷不会怀疑,太子和秦王没准还会玩了命的一样帮我说话。”

“还是不行啊,晋王殿下。沙州乃是西汉时汉武帝所设河西四郡之一的敦煌郡。虽然从汉朝至今历朝历代都将其作为军事重镇,却也一直战火不休。”王小胡劝道。

李承宗道:“我算是想明白了,若是想找一个地盘安顿下来,那就不能吃现成的。搞地盘不能挑三拣四,我看上这里就是因为它够乱。再有,此处乃是丝绸之路咽喉,玉门关、阳光更是少有的天下雄关,依仗关口险要对抗外敌足以。”

苏定方实在忍不住了,道:“晋王您在河北根基深厚,怎么也要比去沙州强。”

“说得对,但你要明白根基不能跟着本王。长安离河北道还是太远,若我回不去,根基在深厚也是白搭。”

李承宗心想,老子要是死在玄武门之变上,根基再深厚有什么用?再说,太子和齐王若死,万幸逃回河北道的我,也不一定是李世民的对手,不如前往沙州。最后的选择还可以逃往国外,反正爷有钱,最不济也比死强。

不是李承宗太怂了,实在是李世民的威名过于吓人。李承宗自然不是有什么雄才伟略之人,若让他和李世民比实在过于抬举。

“我意已决,都不用再劝。”

炸了锅了,晋王李承宗朝堂之时,实在将一众大臣吓得不轻。

太极宫,李渊问道:“你究竟是怎么想的?”

李承宗道:“皇爷爷,身处长安终日勾心斗角并非孙儿所愿。孙儿更愿为国镇守一方,为皇爷爷分忧。”

孝顺?李渊眼里的李承宗已经不单单是孝顺两个字可以概括了。放眼朝堂谁不是一门心思往上爬,谁愿意放弃长安远走漠北塞外之地。只有一个,唯有一个啊!

“孙儿可是想好了?”李渊郑重问道。

“当然,请皇爷爷恩准。”

李渊站起身道:“准了。皇爷爷不但准你所求,还要给你三个愿望,只要皇爷爷满足得了,你都可说。”

惊喜,李承宗没想到还有这福利。

“李靖,能否将李靖调给孙儿。”李承宗道。

“可以,朕即刻下旨。”

想了想,李承宗又道:“秦王府的程咬金能否也给孙儿?”

“你要程咬金,也准了。”李渊虽然不明白其中原因,却也没多问。当然也不怕李世民不答应,人家都远走沙州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你不给也行,那晋王还就不走了。

李承宗最后当然是把河北道幸苦积攒的军力、人力、物力全部要走。

出了宫门,裴寂和萧禹硬生生苦等了半天。

“晋王呀,你这是玩的哪一出戏?我昨日可没让你远走沙州啊!”萧禹忙问道。

“晋王可曾相好啊?若是你想反悔,我拼了这老脸不要亦是帮你去皇上那里求情。”裴寂多少年了都没觉得自己这么够意思了。

李承宗先是谢过二位大人,然后道:“自洛阳之战开始,本王大大小小也是经历了不少风雨,近些日子在长安也是感慨颇多。说实话,这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并非我所愿,与其如此不如远走边关,为我大唐镇守一方来的痛快。”

裴寂和萧禹哑语。

“晋王为国为民,老臣佩服。”裴寂情不自禁道。

“一路珍重吧,晋王放心凭你今日之举,若是朝堂之上来日还有人再敢损害晋王声明,老臣定不能饶他。”萧禹郑重道。

宫门口拜别二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气氛太重了,李承宗竟是不知不觉吟诵起李鸿章的诗句。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想了想,李承宗也为自己汗颜,后面的居然忘了。

很多时候,太多的事总是让人措手不及。

太子李建成措手不及,秦王李世民措手不及。

长安城里李承宗为国为民的情操被无限放大,东宫和秦王府的措手不及就是他们成为了大家眼中不耻的对象。

秦王府和及晋王府本就离得近,自从李承宗上书欲要前往沙州之后,晋王府每日登门之人不下数百。

仰慕晋王大名呀!更有甚至求见晋王希望拜入晋王神策府中,随晋王守土一方,为国效力。

不得不说,李承宗的念的那首诗相当有鼓舞之力。

三千里外欲封侯,还真是道出了无数男子汉的心声。若是单单如此也就算了,可这不管什么事情都怕对比,与之晋王李承宗的高大形象一比,民间就颇为不耻太子和秦王的所作所为。

东宫还好一般老百姓也到不了那里,秦王府可就惨了。

门口时不时就有人吐口唾沫,指着府门说三道四,可是让秦王府一群人憋坏了。可是你还不能不忍着,和老百姓动手,不是怕自己不够麻烦吗!


状态提示:第72章 三千里外欲封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