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明末当皇帝>第426章:改革前夕
直接武力殖民这些国家,商业殖民就足以掠夺这些国家了。所以大明目前除了控制安南之外,并没有直接插手中南半岛其他国家的内政。

大明在南洋地区的开发,依旧没有将资源彻底开发出来,还是有非常多的岛屿没有纳入开发范围。

苏门答腊岛的金州省,刚刚成立几年,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地区。开发程度最高的还是爪洼岛和吕宋岛。

爪哇了吕宋,如今能为大明提供不少的蔗糖和胡椒等香料,还有各种水果、油棕、橡胶、剑麻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非常良好。水稻种植业并没有大规模的发展上去,而是供给南洋各岛屿本地所需。商品粮主要还是由中南半岛各国负责生产。

尽管南洋的资源开发速度放缓,不过却变得很平稳,移民到南洋开垦种植园汉人依旧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大量失业的江南工人移民到了南洋和澳洲,在这些地方他们获得充足的生产资源,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

此时的大明基本上已经扫平了东亚和大洋洲,只不过剩下了很多需要扫尾的东西。例如蒙古还在扫尾,同时日本、南洋土著真、澳洲土著,以及中南半岛那些政权,也是需要进一步的扫尾的目标。

但是整个东亚,都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大明的商品可以卖到东亚任何一个国家,同时在东亚没一个地区都能得到各种原材料。

大明的远洋商船数量到天启十三年已经达到了八千多艘,如今每年可以制造出上千艘两千吨级的大帆船。

只不过帆船的产能已经固定,不再有任何增长。开始快速增长的则是蒸汽轮船产能,天启十三年制造出了一百多艘五百吨级的蒸汽船,十几艘上千吨级的轮船,还有一艘两千吨级的轮船。

机械制造业在蒸汽机大量应用的情况下发展迅猛,蒸汽机性能开始逐步提高。使用蒸汽机的工厂也越来越多,那些实现了技术升级的民资工厂主,在天启十三年还是混得很不错的。

尽管银行不再发放贷款出来,但是完成技术升级之后的利润空间非常明显,只要没有债务问题,还是能赚到大把的钞票。

而北方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之后,工业化水平正在逐步的提高。终于在天启十三年,大明的工业产值首先超过了农业产值,成为产值最为庞大的产业。

这意味着大明正式迈入了工业化阶段。

工业化以及大量的商船不断从事着海外贸易,这让大明进一步的富裕了起来。国有资本财团的收入进一步增加,向朝廷上缴的红利也更加庞大。

而北方随着铁路干线的建成,商品市场迅速扩大,城镇化速度加快,朝廷税收也在不断增长。

朝廷变得很有钱,朱由校同样变得极为富有。

天启十三年年末,国有资本上缴朝廷的红利达到了将近2亿元的规模,而朱由校分的红利则达到了1000万元。

如今国有财团的分红模式是上缴国家20,然后再按照这个基数,给财团成员发放红利。

国有资本财团里面只有一个股东,那就是朱由校占了5,其他人没有股份,只有分红。

朝中的汉皇党大臣,还有国企高管,都有一些分红,加起来只有30左右,其中杨国瑞和沈潅拿到的分红最多,都达到了1,天启十三年他们都分到了200万元的分红,这样的收入比江南那些财阀还要恐怖。

江南有哪个财阀一年能赚到200万元的?

一到年底,朱由校建立的这个利益集团的成员纷纷领取到自己的利益,顿时一片喜气洋溢。

沈潅和杨国瑞因为紧抱皇帝大腿,如今其家族已经成为大明的顶级豪门,只不过他们如今都显得比较低调。

而且如今大明的政治也变得比较温和,尽管臣子们挺有钱,但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也不用担心被皇帝给咔嚓了。

朱由校构建的这个利益集团,并不要求下面的臣子一定要两袖清风,只要工作做得好,就能从国有资本财团里分享到红利,而且这还是合法化的收入,可以光明正大拿出去花销的。

朱由校一如过去,财团分红下来之后,便开始到处散财。

哪里受灾了,皇帝带头捐款。

自从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和歌剧院之后,朱由校又投钱在京城建设了一个大型体育场。

同时在天启十三年年底斥资五百万成立了一个‘天启基金’,这五百万将用于各种投资,其盈利将用于奖励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基本上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诺贝尔奖。

天、经济等等领域,以丰厚的奖金与最高的荣誉成就,成为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正所谓上行下效,朱由校如今在慈善和公益上到处撒钱,国有资本财团这个利益集团内的成员也纷纷效仿。

国有资本财团的分红之所以这么高,主要还是工业化带来的暴利,以及海外贸易的暴利。

这个利益集团如今还在继续前进。

如今国有资本财团要继续发展,第一个就是继续经营内部市场,完成全国的彻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第二就是继续向外扩张大商品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如今东亚和大洋洲的商品市场以及资源基本上都在碗里了。接下来就是向中亚、南亚次大陆、中东、非洲这个方向扩张,同时经营美洲西海岸殖民地。

“明年春季结束之前,蒙古战场就基本上结束,到时候大部分兵力都可以


状态提示:第426章:改革前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