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走出堑壕,用马匹驮着机枪向印军展开追击。沙贾汗刚想安营扎寨,计划再从后方调一大批军队过来。结果发现明军发动了追击,连忙又下令后撤。好在明军机动性不是那么强,追击速度不快。
不过沙贾汗重新占领的那些城池,在明军杀了个回马枪之后,马上望风而逃了。
城内的印度百姓,反倒如同过节一般欢天喜地,将明军迎入了城中。明军占领这些城池之后纪律十分严明,对普通印度百姓秋毫无犯,倒是那些重新占领这些城池的印军,趁乱到处抢劫、强,奸、搞得怨声载道。
沙贾汗的大军一直被明军赶出了五十多公里,明军这才开始收缩,避免太过深入敌境遭到包围。
尽管明军有机枪,有足够的把握冲出包围圈,不过那样还是不够保险。此时明军在印度的力量,并不足以统治印度。而印度的力量也还比较强,没有经过放血,更没有对印度那些土邦贵族们进行分化瓦解和接触,双方都还比较陌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接触。
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逼迫印度开放商品市场,让大明的商品可以倾销到印度,并且从印度获得工业原材料。
明军收缩了兵力之后,随即派遣了使者再去和沙贾汗接触。
沙贾汗此时还是心有余悸,在明军使者到来的时候,终于是没有了之前的趾高气昂、爱理不理的脾气。
这次沙贾汗确实是有点被打怕了,明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实在太恐怖了,已经完全超出了理解范围。
大明使者向沙贾汗表示了大明不愿意继续进行这场战争,并要求沙贾汗派遣人员与大明坐到谈判桌上好好谈一谈停战的事情。
面对大明要求谈判的要求,沙贾汗显然无力拒绝。
尽管很不甘心,但暂时没弄清楚明军的底细,连明军使用了什么武器都不清楚,这场战争不能停下来自然是最好的。要是继续打下去,他的统治利益将受到巨大的动摇。
统治利益,一直是统治者的软肋。特别是对蒙古这些民族来说,印度就相当于是他们征服的一块用来享受统治利益的地方,既然大明愿意谈,那就和他们谈吧!
沙贾汗一边开始集结兵力,一边派人去和大明谈判。要是大明提出了太过分的要求,那就只能继续打一场了。
谈判很快开始了,大明提出的了将孟加拉地区,以及后世孟加拉国以东,印度与面的那交界地区的土地,都转让给大明,大明愿意出10万银元的价格购买。同时要求印度开放全国商品市场。
这个要求让沙贾汗大发雷霆,开放商品市场在沙贾汗看来还不算太大问题,但大明要把印度东部的领土割走一块,沙贾汗那个心痛啊!
“我们皇帝不同意,如果你们明国想要这么大片的土地,我们印度将用庞大的军队与你们大战到底。”
“我们大明不怕你们人多,我们随时可以增兵,来多少我们大明灭多少。”
双方在谈判桌上火药味十足,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之中,相互威胁的时候,显然大明更有底气一些。
这样的僵局持续了将近一个多月,不过随着第二批明军的到来,这个僵局很快被打破了。
大明从南洋增兵过来了,并威胁沙贾汗。
“如果不接受这些条款,大明还会继续增兵。”
此话一出,将沙贾汗吓个半死,连忙让人签订条约。天启十二年夏末,大明与印度正式签订《孟加拉条约》。
条约内容为印度开放商品市场,并且将孟加拉地区割让给大明。同时条约规定允许大明商人前来印度投资。
资本的大门已经为大明敞开。
商品贸易的壁垒,也已经被大明用军事直接敲碎。军队是资本扩张的急先锋,作用直接体现了出来。
条约签订后,将近两万多明军,便开始着手接管孟加拉地区的军事、行政。高邦佐之所以增兵,也是考虑到原有兵力不足以控制这些地区。
当然要控制的城池也不算太多,与缅甸接壤的那块地区,并没有什么人,很多地区还是处于一片原始森林的状态。
明军一开始只占据了孟加拉地区的主要几个城市,以免兵力太过分散。同时开始组建统治秩序,后续的人员通过船队陆续的到达了孟加拉地区。
随着后续兵力、人员的到达,明军以后世孟加拉国达卡地区为新政中心,逐渐的向外扩大控制范围。
与印度的贸易,也重新开启。
当捷报传回大明本土,朱由校大喜过望,高邦佐竟然把孟加拉地区都给抢了过来,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朱由校立即决定继续向印度增兵两万,同时派遣一批行政人员过去,并执行改革方案。
地方土邦直接取缔,同时尝试性的取消孟加拉地区的种姓制度,将大明的管理体系复制过去。
这样做的成本当然会比较高一些,如果在整个印度推行,那会造成整个印度的那些千年大家族抱团抵抗。不过在孟加拉这个地方小范围的推行,问题不会太大。而且条约已经签订,印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主动来招惹大明。
但是随着双方贸易规模的扩大,战争显然还是会继续爆发的。到时候印度不毁约,就要被大明持续放血到死,所以还得继续向印度增兵。
大明如果能够成功消化掉孟加拉地区,那么在在食品等方面的补给就不用太依赖本土。同时孟加拉地区可以为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