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杀破唐>第517章 东征像场梦(下)

渤海方面负责打援的是悍将高苏,高姓是渤海大姓之一,历代名将辈出,高苏镇守北境与靺鞨人周旋十数年,悍勇无敌,所部高家军人才荟萃,乃渤海国一时之盛。

安东军连战连败,马和东阵前坠马,挫伤士气,致前队大溃,他本人也几乎被擒。

金梯邕肩膀中箭,肋部中刀,肚肠流出体外,阵前昏迷,形势万分危急,一万援军头一仗便损失了近十分之一。

马和东第二次要求撤军遭金梯邕严词拒绝后,竟扬言要率部自行离去。

金梯邕拔剑在手,喝令敢言退者斩,以缴获的渤海战旗裹在腰部,亲自率队冲锋,勉强稳住了局势。两军休战,安东军盘营于泥水中,与渤海联军雨中对峙。

隔日又战,安东军再败,满营伤兵,情绪低落。金梯邕伤口溃烂,高烧不退,仍持剑坐在营门口,任大雨淋浇,镇压将士防止溃散。

石雄得知援军近在咫尺却不能来援,心知情势不妙,恐军心涣散无法收拾,遂诈称收到了李茂密令,对众将道:“大帅欲用我等为诱饵,聚渤海精锐而全歼,若能成功,上京城唾手可得,若是不成,咱们只好灰溜溜地滚回辽东去,还要看渤海人肯不肯放咱们一马,你们怎么说,能挺得住吗?”

诸将齐声答:“此头愿为知己者抛。”

石雄笑骂道:“去你奶奶的,这个时候还给老子拽文,都给老子上阵杀敌去。”

大尺隆乃渤海有数的良将,李茂在辽东短短数年崛起,兵锋强锐,士卒虽然厌战,但真打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渤海虽号称有十万兵马,但号令难以统一,府州县军和部落兵占比太大,这些军队单兵战力强大,群体作战时能力不足,与安东军对抗不是对手。

因此他使了个诱敌深入、围点打援的策略,先将石雄哄到铁州城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石雄兵少,又远道而来,缺少粮草军械,将他围住,慢慢地打,逼迫李茂来救,再迎头痛击,一举全歼安东军精锐。

大尺隆敢设此计,是他自忖看准了马和东这个人,这个人的资历比李茂还要老,而今地位悬殊,他心里不服气,李茂提议东征,他是反对的,被李茂说服后,又几度犹豫,大尺隆料定危难时刻,马和东很有可能再次动摇。只要吃掉了马和东的中军,安东军便大势已去,以后不管大打还是小打,李茂都无力再拿下中京,耗上两个月只能灰溜溜滚蛋。

临阵换将从来是兵家大忌,大尺隆没想到李茂竟然就干了,而且还干成了。

金梯邕是块硬骨头,这一点早在他统帅新罗军侵占渤海南京城时大尺隆就知道了,这块硬骨头投靠辽东后秉性未改,连遭挫败就是不撤军,他不撤军自己就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安东军的战力除渤海王师没有一支军队能敌得过,贸然强攻无异于以石击卵。

大尺隆决定改变策略,先吃石雄,让援军失去目标,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没有了石雄的牵制就算金梯邕是块石头自己也要啃下几口,崩掉牙齿还啃不下来,那就囫囵吞下肚子里去,慢慢消化他。

石雄被困在铁州城外的一座小山上,被围后不久,水米便已告尽,所幸下了场雨,水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空有良驹不能突围,索性杀马充饥,只是箭矢耗尽,只能与敌肉搏。

四周重重围困,贸然突围等同寻死,石雄只能坚守,六千大军以每日损失三百人的速度急剧减员。

石雄一夜之间白了头。

一百里外的后军大营里,李茂冷眼旁观铁州城下的苦战,对雪片般的告急文书置之不理。听闻石雄一夜白头,也只是淡淡一笑,石大将军打的硬仗还是太少,正好让他磨炼磨炼。

一天又一天,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对三军统帅的李茂更是度日如年,如身在炼狱。他告诫自己要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是他临别时写给文书丞的,现在也拿来自勉。

在寒冬到来前击溃渤海,他只有一次机会,渤海拥众十万,又是内线作战,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不得不慎之又慎,机会只有一次,一击不中,满盘皆输。

敌人的罩门在哪,底牌在哪?

终于,他看清了渤海人的底牌,他从容地绕过铁州,直奔中京城而去。

大尺隆万万没有想到,李茂会弃主力于不顾,越过铁州去打中京城,中京城是渤海西部重镇,囤积着联军的所有辎重粮草,中京城若失,后果不堪设想。

麾下请求退保中京城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中京城是高家的发迹之地,眼看根基动摇,高苏请求大军回援,甚至威胁大尺隆若不同意,他自己就单独撤军回援。

面对各方压力,大尺隆也一度动摇,但他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此刻撤军,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全盘崩溃的局面,一支溃败中的军队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敌人肆意屠戮。

“差点上了李茂的当。”大尺隆擦了把冷汗,心有余悸。

他和高苏做了君子之约,十日后,不管战事如何,他都放高苏回援中京城,决不食言,高苏也痛快地答应他,在这十日内自己将倾尽全力攻灭金梯邕、石雄部。

决心已下,他打他的,我打我的,看谁先耗死谁。

铁州城下的绞肉机开足马力继续疯狂着,中京城下的爆炸声却惊天动地地传开来,城高五丈的中京城一夜之间西、南、北三面城墙同时崩塌,巨大的爆炸声中,安东军如潮水般地涌入城中,肆意砍杀失


状态提示:第517章 东征像场梦(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