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谢谢您!亲爱的爸爸,谢谢您!”他常会这样在心里对着眼神惊恐的翰翰说。
再后来,莫晓琳看不下去了来劝他,也被邻居投诉过几次,他就在每次“教训”它之前,先用香肠把翰翰骗过来,然后用一条旧床单整个包裹住它,以防自己被它挣扎的爪伤到,进而再用胶带缠住它长长的鼻梁和嘴巴,这样翰翰只能在挨打或被强行撞头的时候发出歇斯底里的呜呜声。
还有一个让他对翰翰态度发生从天堂到地狱逆转的诱因,就是某次在微|博上发了几张翰翰的照片之后,有路人评论“寂寞的女人和抚慰寂寞的狗,女(尸吊)原来真的喜欢大狗!”起初他并未理解,后来随着那条评论点赞的飙升,他刻意去搜索了一下,才明白那些人说的真实含义。这些怒气也转移了到翰翰的头上。
他带着报复、挑事儿的心态,把自己的“心得”发布到微|博,制造一些话题和热门。比如“狗很贱,打到半死,给一根肠就爬起来了,所以养狗的人也很贱,当老板的最喜欢啦。”之类的内容,还有“吃辣的人都是下等民工,吃甜的人才是上等白领”“过农历生日的都是农民,过公历生日的才是城里人”等等,这些话题引发的骂战,让他从发布者的刺激心态,转变为一种旁观并凌驾于世人之上的成就感——每逢此刻,他眼中的自己,就是站在百家讲坛上的于丹,尽管这种臆想中的画面,仅仅是一部默片,但他乐此不疲。
翰翰第一次病发,是在三个月前遛狗的时候。周禹带它出门,突然没有预兆地,就在电梯里倒地抽搐,翻白眼吐白泡,尿了一地,还吓哭了电梯里的一个小女孩儿,接着又被小女孩的母亲数落了几句。他带翰翰去附近的宠物医院看了一次,他当然没有告诉医生自己对翰翰的所作所为,而医生的诊断是寄生虫侵入大脑,并给他开了一大堆昂贵的药,并建议他带狗去隔壁做一次美容。
从这之后,那种痛苦的煎熬开始了,只要看见它、想起它、听到它的叫声,他都被一种长久而沉重的愧疚和愤怒折磨着。但庆幸的是,他从那时起,就停止了对翰翰的虐待。奇怪的是翰翰从此出现三种状态,有时它莫名地兴奋,对周禹和任何去遛它时遇到的陌生人过分亲近示好,这种状态下它的眼神天真、诡异,像个在黑夜中看见了花海的诗人;有时又长时间躲在床下、角落,充满敌意,但当周禹无意间拿出那条旧床单,就会令它全身发抖,这时翰翰的眼神,又像一个对世界充满质疑和畏惧的孤儿;最后一种状态,就是病发时令他无能为力的抽搐。
他觉得自己需要一个通道,来疏散自己的痛苦,于是他把对翰翰的“教训”,换了另一种方式转移到微|博上。
———————————————————————————————————————
暂时从回忆中抽离的周禹,用凯瑟琳以字行的账号,发了一条新的微|博,只有三个字【对不起】。这是他对翰翰说的,也是这个周末,继悼念尹卓冉那条微|博之后,发布的第二条,让路人不明所以的微|博。他大概能猜测得到这一条将会引来的评论,但不重要了,现在只想洗个澡睡觉。
起初他在微|博世界里,四面八方挑事儿的时候,那些咒骂会影响到他的心情,但后来渐渐习惯了,反而变成一种比刺激更刺激的刺激,比好奇更好奇的好奇。那是对这个虚拟世界的观望,对这个虚拟世界中的人心进行窥视剖析的趣味。
他知道国产式路人善于咒骂的状态,只是一种怨气的转移,这个充满怨气的世界,每一个细节、每一种结构、每一种关系,都有可能成为怨气的来源。这是“踢猫效应”从社会化到网络化上发泄来自现实中各方面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对各类人事的不满有一个虚拟的,但次日天亮就会破裂的容器。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也许是基于对某种宏观环境的失望,娱乐成为最大的正面精神需求,于是一切都被娱乐化,那是网络中的家长里短饭后谈资;而咒骂成为最大的负面精神需求——发泄,既可以隐瞒身份,又不用承担责任,比现实生活中的骂街有效、简洁还不会引发后遗症;连接这两种精神需求的,是一种叫“吐槽”的东西。吐槽有时成为供人喷饭的笑谈,有时又会变成招人咒骂的暗示,那个叫“吐槽”的虚拟形象,带着多重面具,随时转换身份,它的后面藏着一张空虚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