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未来之隐士>第44章 不识庐山

认真回忆童年的话,我们小时候的文字学习,除了一些日常用词的认字外,最先接触的就是通俗易懂的诗词还有成语。

诗词,短短几行字,就能用文字描绘出绝美的景色、现在的处境,曾经的回忆,内心的情感,深切的祝福。

而成语这是代表着一个典故和故事。因为曾经这么一个独特的故事或者因为某个文豪在写某个文的时候神来之笔,用了这个词汇。

大家都觉得好,于是被总结下来代代相传。

记得小时候学了哪个成语,就想尽办法的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把这个词用出来,显得博学。要知道本来可是用一大堆话才能说清楚的故事,现在只用四个字来表述多厉害!

“铁杵磨针是……”

“等等,你刚刚说每个成语都有自己的典故?”

“就是那种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其实瞒天过海、围魏救赵,都是成语。”

“仅仅是这个程度的话,那还行。”

教授现在担心的就是宁桦东拉西扯的乱来。坏了他想要阐述的历史主线。

但是若是一个个分支小故事,却是完全没问题的。

看教授同意了,宁桦心情很不错的继续解释铁杵磨针。

铁杵磨针就是点心的故事类成语。而且还和名人相关。

表达恒心、毅力的的成语有很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绳锯木断。

而其中铁杵磨针(或称磨杵成针)是最特别的。他不是神话故事的衍生,也不是来自于某大文豪在作品中的用词。而是被尊称为诗仙的,李白的童年真实的故事。

若是没有那个磨绣花针的老太太,小时候的李白恐怕就朝着不做功课,喜欢玩耍,三心二意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而不会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至于故事中那最不合理的老太太的出现,后人也给了补充解释。

那位姓武的老太太,恐怕是李白的老师为了让李白收心,特地请老人家在那里磨针提点李白的。

于是整个故事合理了也完整了,更多了一层为人师表用心良苦的隐藏背景。

有教育意义,和名人搭边,辅助解说成语的存在。怎么看怎么好。

成语小短剧的计划立刻得到通过。

而且……一个哪儿够。

卡卡特果断的捧了好几个成语,转身就去找人全部拍成小短剧。

这若是宁桦自己蹦跶的话,只能费时费力的画动画片了。而交给卡卡特,对方只要把剧本往在那里排队等候的导演演员那里一递。

估计没两天就能挂网上了。

至于费用……且不说舜罗从演员到拍摄场地全部自给自足,你们谁会认为一个宇宙超级大国差钱了?

华夏现在有科特斯教授,宁桦,舜罗三方面集中开火。

更有数不清的小伙伴摇旗呐喊。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话题更新。

比如有个人提议出了新饺子馅,斐尔星那家店采纳并且实验后,真的推出了新款饺子馅料,那个提议的人还获得了一大笔“创意费”。

比如象棋出来后,因为只公布了基础规则,所以每天象棋论坛上,都有各种棋局以及走法更新。

对象棋的第一印象都是棋子不多,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一个游戏的爱好者们,现在已经完全被这两军对垒变化多端的棋类游戏所有吸引了。甚至还有评论,表示自己在下棋的时候,有了三十六计中军师的感觉。那种在房间里呆着使用计谋的操控那时候的战场走向感觉。(附一个穿汉服下棋的图)

还有那惊鸿一瞥,只知道华夏会在海神祭上展示新舞蹈的。听说其他几个舞团去闹过,最后被集体打包关“禁闭”了。理由是,既然是华夏古舞第一次登场,大家就群策群力,用最优秀的资源来展示。这次献祭会是四大舞团联合表演。

对此,很多关心这条新闻的人,直接竖起了中指——尼玛,又来了,除了这条新闻,其他什么内幕都没有,舜罗又在卖关子了。

“围魏救赵”也是讨论重点。除了影星们附带的讨论话题外,围魏救赵这次是直接用了“华夏历史”这点很戳大家的g点。

之前还有少部分纯黑一直嚷嚷三十六计没准是舜罗自己总结出来为了给华夏添彩才加进去的。纷纷又被打脸了。不过这种论调本来就很自相矛盾,当时就没人信,所以这巴掌抽得也不狠,没准连纯黑们自己都忘记了。曾经扯过这么一段了。

可以说舜罗简直把热门话题全包了。而且话题全新,没有重复,衍生性强,讨论点多。

可以预测,可以赞美,可以找茬,可以骂舜罗政府拖拉。网络生活丰富得很。

不过这些话题中,若是说个目前第一的话,那还是古琴赛的事情。

舜罗政府开腔了,之前想搭上末班车却没成功的音乐家们也纷纷能开口了,说得除了对于华夏乐器的喜好外,都是那五分奖品的事情。

他们没有亲耳听过,也没有亲眼看过乐谱。

但是他们能听到消息要求加入,都是里面那群已经参加的比赛的好友们感叹的消息。

舜罗抛出来的糖衣炮弹……很甜。

以索密尔达大师为首的那十几个音乐家,各个都是行业内的翘楚,他们都交口称赞的乐谱,肯定是宇宙级的名曲。

于是除了,那些音乐家捶胸顿足的感叹自己没有


状态提示:第44章 不识庐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