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317节:第一百三十八章法不传六耳(2)
------------
自武昌起义后,得以出狱的汪精卫在人的引见安排下结识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呼吁南北停战议和,并且充当南方议和参赞,参与南北和谈,主张孙中山让权,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在袁世凯的资助下到法国留学。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汪精卫被举为国防最高军事委员会议副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党、政权势均在蒋介石之下,但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比年轻时的抱负也算是得偿所愿。
不过现在的汪兆铭早已不是当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青年了,自从中日大战伊始,汪兆铭便被深深的恐日情绪所围困,曾经多次赴日的他只看到日本的强大,却看不到中国的优势,和得道多助的公理正义所在,在汪兆铭看来,中国是无法跟日本进行对抗的,对抗只有死路一条。抗日之血祭山河31738
实际上汪兆铭也必须要和蒋介石唱反调,否则他这个副手就要被湮灭了,作为政治人物汪兆铭不怕风头浪尖,他害怕的是被遗忘!汪兆铭缓缓的放下手中周佛海拿来的战报道:“须知数十年来,中**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啊!何以为战?若不胜,□□亡国啊!”
陈公博也微微叹了口气道:“现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蒋正中大义在握,谁反对谁人就是破坏抗战,这个罪名可等同汉奸啊!”
听到汉奸两字,汪兆铭似乎就有些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略微激动道:“吴亡之际,乃无一人死节,不亦辱乎?古人如何为国家尽忠?明知不能救吴亡,而惟一死自尽其心,然想自己死了之后,未死的人都要为奴为隶,这又何能瞑目到底,也不是根本的办法啊!”
梅思平顿时听出了汪兆铭的弦外之音,所谓死不值得,毫无价值的去死,就不如留着有用之身另谋他途。
实际上梅思平是比较了解汪兆铭的脾气秉性的,他知道汪兆铭恐日主和,在其的意念之中绝非一日两日,而是汪兆铭个人懦弱自卑的个性造成的,冰冻三尺,远非一日之寒。
不过梅思平知道自己所言在汪兆铭心中的分量不如其夫人,而汪兆铭周围最重要的主和人物就是陈璧君和周佛海了,但是今天周佛海似乎一直在沉思?
陈璧君向来不满汪兆铭久居蒋介石之下受蒋的指使与闷气,尤其是替蒋介石大背黑锅,《秦土协定》等条约都是在汪兆铭的主持下签订的,所以汪兆铭自然被国人怒骂得体无完肤。
所以,陈璧君一直对汪反蒋夺权之欲推波助澜,不但亲自参与还极力鼓动,欲另开局面,独立经营,却昧于当前国家民族之大义,不敢太过公开的跳出来,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个时候跳出来就是自己找死,想遗臭万年确实容易得很。
陈璧君见汪兆铭还是以往一副优柔寡断的模样,更是气愤不已道:“你就是个没主心骨的男人,你替老蒋背了多少黑锅?你主政,他掌管军事,是早谈好的事情,现在蒋正中利用抗日大义排除异己,大权在握,你在他身边根本就是一个背黑锅的角色,况且我们与日本人又不是有什么深仇大恨,那东北五省根本不是中国的地方,奉天本来是满清带来的嫁妆,他们现在不过是把自己的嫁妆带回去就是了,日本人要就给他们好了,打什么打?看到这些上蹦下窜的跳梁小丑我就膈应得很!”
陈璧君的一句跳梁小丑让客厅之内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悄悄看了她一眼,可能都是心怀不轨之辈,所以在这个房间内的人对于汉奸、走狗、卖国贼之类的字眼特殊的敏感至极。
而对于周佛海这个素来有政治野心的家伙来说,他远远不满足于国民党宣传部长及侍从室副主任之职,老想有朝一日中央政fu即于十分钟内在余笔下产生,因此私底下积极策划降日,幻想着开创自家新天地,汪兆铭对于降日所谓的“曲线救国”一说并不太过感兴趣,所以一直在犹豫、妥协及动摇不定之中,梅思平、陶希圣等人也只能从旁反复劝诱,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家都清楚,真正能够给汪兆铭进言的恐怕只有周佛海和陈璧君了,在两人之中,汪兆铭似乎更听夫人陈璧君的。
陈璧君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为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作为汪兆铭的妻子,陈璧君完全的暴露出了她任性、跋扈的性格,有时完全不顾及汪精卫的面子,汪精卫被人称为民国美男子,本身又很会讨女人欢心,因为陈璧君对此十分提防,不过提防之余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陈璧君一同当年志同道合的宋氏姐妹竟然两个坐上了第一夫人的宝座,陈璧君自问自己比宋美龄差了些什么?无非是丈夫比对方的帅气,多了些头发而已,陈璧君的这个笑话曾经让宋美龄很是下不来台。
对于夫人陈璧君的劝言,汪兆铭多半以装傻应付,要知道当年只身前去刺杀摄政王,名满天下的汪兆铭,已经不再热血沸腾了,虽然他在国民党内地位颇高,就连当年国父中山先生的政治遗嘱也是出自他汪兆铭的手笔!谁能想到那个异军突起的蒋正中?一个连候补委员都没混上的小字辈迅速蹿红,接掌管军权,翻云覆雨!
面对夫人的进言,汪兆铭最后起身道:“有道是法不传六耳,你们看看今天这里有多少只耳朵?现在情况到了最后危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