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抗日之血祭山河>第八百八十七章 各出奇谋(一)

齐兵此番行动挑选出的一百二十余名特种突击队员全部都是经验丰富无限忠诚的精锐之士,损失几个人就已经是重大损失了,这一次竟然足足的损失了五十七个人,望着不断发出闷哑爆炸声的虎头要塞方向,齐兵也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庆祝作战的成功,这是一次十死无生的敢死突击作战,能够生还无疑是幸运中的幸运,但是一次损失了五十七名经验丰富的特种作战集群的精英骨干,这种损失特种作战集群也是万万承受不起的,如果在来几次这样苦涩的胜利,恐怕特种作战集群的精锐也就不复存在了。

高飞收到齐兵发出的黎明行动成功的代号,也长长的松了口气,自己集中了七个军的兵力消耗大量物资弹药,对日军东宁、五家山两个要塞群实施全面攻击,短短三个小时的猛攻,虽然攻下了日军大片的筑垒区和主体永备工事,但是在东宁要塞群和五家山要塞群的攻坚中,中国青年军损失坦克四十余辆,被击落战斗机与轰炸机七架,损失火炮七十余门,官兵阵亡一万二千余人,七千余名轻重伤员,如此重大的损失高飞承受不起。

既然,黎明行动成功,破袭了虎头要塞的日军储备的病毒源,并且有效的摧毁了虎头要塞日军的部分防御措施,那么对于东宁要塞群和五家山要塞群的攻坚就变得失去了意义,高飞立即下令停止对东宁要塞群和五家山要塞群的全面进攻,与此同时命令中央集群的六个军部队开始对虎头要塞实施中央突破,并且将围攻东宁要塞群和五家山要塞群的部队削减为二个军,围而不攻,跟日本人拼消耗。|三八文学

集中八个主力军与机械化军,全力进攻虎头要塞,达成突破一点震撼全线的战略,中国青年军对东宁要塞群与五家山要塞群的攻击同时停止,虎头要塞核心阵地猛虎山要塞遭到了中国突击队的袭击,顶部巨炮弹药库、底层大口径榴弹弹药库等十七座弹药库遭到了爆破和诱爆,中国军突击队将特种爆燃剂运进了要塞之内,并且在通风系统中播洒达到起爆浓度,虎头要塞群核心阵地猛虎山要塞损失巨大,要塞司令官林立少二少将在激战中不幸身亡,第七三一部队指挥官石井四郎少将失踪。

来自虎头要塞的报告让位于海参崴的关东军总司令部内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身为总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一副大将之风稳坐钓鱼台,因为所有的战略计划全部出自参谋长石原莞尔之手,要么就是大本营和参谋本部直接下达的命令,自己不过是个执行者而已,对于梅津美治郎来说,最开始大本营轻信所谓的特殊部队能够毁敌于无形的所谓灭绝计划,轻易的放弃整个满洲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帝国需要满洲成为帝国稳定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产地,而不是杀光所有满洲的中国人,让那里成为一片死域,裕仁天皇高高在上根本不了解事情,他以为所谓的病毒武器可以快速退敌,消灭帝国的一切敌人,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用所谓的战术手段去弥补战略的被动?只能说这是从一个疯狂走向另外一个疯狂而已。抗日之血祭山河887

石原莞尔沉思了许久道:“梅津司令官,我决定从远东正面战场抽调我关东军主力部队,加强战车与重炮部队,趁中国军东西两路集群尚未突破我要塞体系之际,集中兵力先击溃其一路,避免陷入被南北对进夹击的被动地位,决战的契机虽然不成熟,但是我们的选择似乎并不多。”

梅津美治郎也在衡量整体的战局,现在的关东军依靠海运补充给养弹药物资,已经是有心无力了,因为在太平洋上日本海军损失了过多的运输船,所以关东军能够得到的补给并不充足,远东现在是个死地和困境,一旦中国军队发起总攻,那么苏联军队肯定乘势而动,届时关东军主力将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面对两面的战略夹击。

放弃整个远东区域?梅津美治郎没有那么的疯狂,即便是坚守下去也是死路一条的情况下,就如同在孟加拉湾不断坚持的山下奉文的第一方面军一般,明知坚守下去毫无结果,大本营却仍然要其继续坚守下去,这种无谓的消耗只能加剧战略的被动性的速度。

明知不可为却还要坚持,梅津美治郎非常清楚,现在日本帝国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指挥,而不是交给一个只能管仓库中的二十挺机枪的二等兵疯子,现在应该是战略收缩的最后契机了,帝国当前的军事失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将摊子铺得太大,在中国战场陷入泥潭之后冒然对苏联远东用兵,又对法属印度支那和东南亚用兵,尤其在缅甸、印度英帕尔与中国远征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消耗战,完全背弃了日本陆军避免陷入大规模消耗战的指导战略原则。

之后海军方面又在太平洋建立所谓的绝对防御圈,让梅津美治郎最为不解的是在海军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之际,建立所谓的绝对防御圈又有什么意义吗?只有打了败仗的人才需要去建立什么绝对防御圈,该不会是海军那帮家伙如同陆军一般,都在隐瞒真实的战绩吧?如果是那样的话,一切就太过可怕了。

远东缺少必要的作战所需的物资,简单的说连掠夺的对象都没有,原本就是冻土地带,人口稀少,在地形地势上更加适合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尤其是大兵团的侧翼包围中央突破战术,这也是高飞的中国青年军最为擅长的。

梅津美治郎将目光投向了石原莞尔,在远东地区让


状态提示:第八百八十七章 各出奇谋(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