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中,李世民从御书房批完奏折走出,想着进来赈灾一事进展顺利,长安城外前几月还聚集成片的灾民,现在已经基本被周边的省区接纳,安置妥当。
剩下一小部分,不愿离去的,也已在长安城外的郊区,三五成群的修建起了自己家的小屋,准备在长安常住了。
还有一部分灾民,虽然已经被安置在了临省,各地地方官员,积极响应李世民的号召,接应照顾,生活也倒有了些保证。但毕竟故土情深,只想着暂时居住过度一下,待到来年,灾情退去,田间地头的有了生机,再举家老小不远万里的搬回去,毕竟那里才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
至于当初那些逃荒路上的伤病灾民,朝中几位大臣,安排的倒也仔细妥帖。轻伤小病的,便在城外设立了一座临时医馆,从长安城内调了些年富力强的郎中,就地医治,或开些汤药、或亲临现场、接骨、疗伤等等,治病的银钱,全部由朝廷拨出,再加上长安城百姓们的支援,一时间财政上,倒也过得去,这些善举,在灾民心中燃起了不小的一片火花,大家谈起李世民,谈起沈小西,无不眼中含泪、拍手称赞、津津乐道,感慨自己生在了好时候。
更有市井民间艺人,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了赈灾的详细缘由,更把李世民的英明神武、沈小西的聪颖善举,编程了唱曲儿、评书,用鲜活生动的方式,让更多的官员百姓赞誉这位旷世明君李世民和聪明善良的小姑娘沈小西。
当人,也有不少的文段流入宫中,人前人后的,传入到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表面上平静无语,但内心里却无比激动。一来感慨百姓对自己的认可——高兴;二来欣赏沈小西的谋略——钦佩。
李世民心中琢磨:待到大灾过去,一定要给沈小西个封赏,最好是能把她留在身边,这个小姑娘,不可小觑呀!
李世民边想,边信步走出御书房。
正欲前往东宫去探望太子爷和太子妃。进来赈灾之事繁复,加之国事繁忙,李世民竟有好些日子没去东宫探望太子爷了。
想到经过那么多人的精心照料,加之太子爷素日里身体强健,底子厚实,想必现下这右臂的伤势也恢复得差不多了,是该让他继续回到朝堂,继续替自己分忧了。
另外,掐指算算,太子妃也快到临盆的日子了。近来一直忙于赈灾,竟无时间去探望自己未来的皇孙。
太子爷和太子妃倒也懂事,这段日子一直谨慎于东宫之中,未曾移出过半步,也从不曾给李世民添于任何麻烦,真是两个好孩子呀!
此刻,正好有些空闲,李世民一边走向东宫方向,一边感慨。
宫中路上,李泰带着沈小西,正急匆匆的从宫外张亮那里回来。
“泰儿!”李世民远远的瞧见李泰和沈小西的身影,高呼一声。
“儿臣参见父皇。小西参见陛下。”李泰和沈小西望见李世民,愣了一下,赶忙过来行礼。
“免礼,呵呵,泰儿,宫中土豆如何?有小西在身边,想必一切顺利吧?”李世民笑眯眯的问道。
“回禀父皇,长安城内外土豆长势喜人,这多亏小西姑娘悉心指导、四处奔走。”李泰道。
“哦?若真如小西所言,再有一月,土豆丰收,便可充盈我大唐的国库,救济我受灾的百姓于水火之中了!小西,你可是我大唐的功臣呀!”李世民兴奋得看着沈小西说。
“这多亏了大家的协助,小西不敢一人居功。”沈小西谦虚的说。
“咦,你这孩子,怎么脸色这么差?可曾传太医来看过了?”李世民发觉今日沈小西不同往日,形容憔悴,不免有些担心。
“多谢陛下关心,小西无恙,小西自己便会医治,不用劳烦太医。”沈小西笑笑说。
“小西,近来辛苦你了,千万保重身体,凡是不要亲力亲为,你吩咐一声,交由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李世民关心的说。
“多谢陛下美意,小西不敢有负皇恩圣意,实在是赈灾事情繁杂,又有贪官污吏从中作梗,小西唯恐错漏,本想事事上报陛下,又体己陛下国事繁忙,只能亲力亲为,难免有些精力不济,还望陛下体谅。”沈小西回礼道,似乎话中有话。
“哦?贪官污吏?朕平生最恨这些蛀虫!想不到大灾之年,竟还有人为非作歹!唉!这么些个琐事,你们几个处理起来确实很费心呀!朕分身无力,不能时时出现,来小西,朕便赐你金牌一块,见此金牌,犹如见朕,无人敢拦。小西可凭此金牌,大胆公正处置,可行先斩后奏之便,希望小西好好运用,协助我大唐,度过此次难关!”李世民听说沈小西在处理事情时遇到了阻碍,看着沈小西憔悴的面容,很是心疼,故而从腰间拿出一块金牌,赐予沈小西,希望可以助她一臂之力。
“小西谢主隆恩!”沈小西听说李世民赏了她一块御赐金牌,脸上闪过一丝小得意。
要知道这御赐金牌,只在电视里看到过,沈小西曾一度怀疑,历史上那些御赐金牌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过。
而今她便亲手真真的接过了李世民钦此的金牌,不免受宠若惊,接过金牌,赶快叩首谢恩,心中一阵窃喜。
不过沈小西最得意的还是这金牌的用途,曾经在影视剧里看到某忠臣高举御赐金牌,做出大快人心的义举,真是过瘾。想不到我沈小西,误穿唐朝,竟也得了这样的宝贝,一定要好好运用才是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