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辣手胭脂>98、初入帝都

青山寺出了人命案,还一夜之间就死了两个人,自然是轰动的。

第二天一大早,青山寺的僧人便报了官,当地县衙立刻派了推官、仵作、衙役等过来,聚集在禅院里。

贾家的下人们都被隔在一个屋子里,知秀和阿桑将案件过程描述了一遍,推官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但经过仵作的检验,证实死者没有外伤,确系中毒身亡。然后又分开审问了林宝生和春红,两人开始还想抵赖,但是两份供词一对比就发现漏洞百出,于是重审,这次就没这么客气了,刑罚一上,两人都说出了实情。

推官见案犯口供和知秀、阿桑对应无误,仵作那里又没有发现问题,便顺理结案。

这么个杀人大案轻松就审理清楚了,推官很高兴,对知秀等人也就没有为难。

知秀和阿桑又花了一天时间火化了贾老板和玉露的尸体,玉露是就地埋葬,就葬在青山寺的后山,而贾老板的骨灰则用一个黑瓷的坛子存着,阿桑用布紧紧包裹,背在身上。

就他们两人,也就不需要这么多仆人了,首先把林先生的小厮青峰辞掉,然后又解雇了那两个车夫,这三人都是堕天府的人,拿了银钱也就结伴回西北去。

剩下两个仆妇李妈、张妈,还有两个长随根宝、根生,都是贾家的仆人,跟了贾老板好些年了,便都带着。虽然知秀是个年轻女子,阿桑又是心智不成熟的。但这四个下人见他们俩亲身经历了那样惊恐的杀人案件,却都面不改色,处理得井井有条的,便不敢小看。

重新整顿之后。便只剩了两辆马车和一辆大车。

虽然知秀和阿桑都没有去过帝都,但一条官道是坦途,越往帝都走便越繁华,随便问人就知道路了。

只不过路上下了好几场雨,等到知秀和阿桑到达帝都,都已经入冬了。

“原来帝都的秋冬,也这么多雨啊!”

刚从高大的帝都三座西门之一的延平门进来,知秀便挑开了车窗的帘子,望着湿漉漉的地面,和撑着油纸伞的路人。

阿桑头顶带着斗笠。坐在车辕上。细微绵密的春雨对他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必撑伞。

轩辕朝的光明帝都,如同唐朝的长安一样被划分成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每一个豆腐块都称之为坊,安邑坊位于帝都的东部。

进了延平门,顺着延平街一直往前走,过了大半个帝都城,到了启夏街的时候左转。

这里快要接近东市了,帝都东西二市正是最繁华的地方,西市富人多,东市平民多,但历来每个城市,富人都是少数群体。平民则是多数群体,所以就人口密集度来说,东市以及以东市为中心的居住圈,是帝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顺着启夏街走,第一个路口右转,再走过一个路口,便到了安邑坊的坊门处。光明帝都十分繁荣,为使居民交通来往便利,每座坊都有东南西北四个坊门供出入。

知秀和阿桑到的就是安邑坊的南坊门。

进了坊门,打听了顾家大宅,果然很好找,因为这安邑坊中都是普通民众,经济并不富裕,在帝都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很难有大宅,而顾家的宅子是这个安邑坊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大宅”的宅子。

不过给知秀和阿桑指路的人,听说他们找顾家大宅,神色之间都有些奇怪。

知秀和阿桑乘着马车,带着仆妇、长随们到了顾家大宅的门前。

一路上他们都见了安邑坊的居住状况,可以说是拥挤又陈旧。这个安邑坊属于帝都的老城区,原先帝都的城市范围往南到延平街就到头了。但轩辕立朝后,国富民安,帝都人口不断增加,到了轩辕四十年的时候,延平街以南已经有许多居民自发建造的民房,但凌乱不堪,极为影响帝都容貌,当时的朝廷便终于下令扩建帝都,于是从延平街往南又多建造出四十九坊,原本按照五行十列的格局,应该是五十坊,但东南角是鹭江池,正好占着那第五十坊的面积,所以便只有四十九坊。

自此,延平街以北称为内城,延平街以南称为外城;帝都的老居民为显示优越感,也以老城新城称呼之。

安邑坊便是典型的老城建筑,密集、拥挤,充满了群居生活的味道。

正因如此,拥有宽阔门脸的顾家大宅便显得格外豪奢起来,虽然其实它的两扇大门也已经油漆剥落,露出了陈旧的原木色,虽然它的门脸其实也就只比两扇大门再宽那么一点点,门前也无石头狮子等阔气的装饰,但在这拥挤的帝都老城居民区,依然属于了不得的大宅子。

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木头匾额,写着“顾宅”两个字。

两扇门洞开着,门旁边倚着两个妇人,一个站在门槛上,穿着一身半旧不新的紫色对襟棉袄;一个则站在门槛下,比前者矮了半头,穿着一身也是半旧不新的家常青色棉袄,年纪比前者略大。两个妇人正在一面聊天一面嗑瓜子,聊的也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知秀和阿桑等人到来,两辆马车、一辆大车往门口一停,已然很引人注目。不止顾宅门前的两个妇人停下说话望着他们,顾宅两边的店铺伙计、过路行人等也都好奇地向他们行注目礼。

李妈从马车上下来,上前对那两个妇人道:“请问这里可是顾家?”

站在门槛上、穿着紫色棉袄的妇人便指了指头上的匾额道:“斗大的字不认识啊?”

李妈的确是不识字的,便笑道:“奴婢是不识字


状态提示:98、初入帝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