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三国>第九十八章 我叫朱广
害以后,张让等封锁消息,伪造诏书,要撤销袁绍和王允两人的任命,改派他们的同党出任。诏书到了卢植手里,引起了他的怀疑,遂扣下不发,要求请大将军何进一起商议。

张让等人见事情遮掩不住,亲自到尚书,将何进人头扔到卢植脚下。

消息一旦传出,袁氏兄弟和何进部将再不迟疑,引军进攻皇宫。宦官手里没有军队,又见外头攻打很急,甚至放火焚烧宫‘门’,心知抵挡不住。便裹胁了太后,皇帝,陈留王等人,从南宫的天桥阁道往北宫逃。

当时卢植正在北宫,引众阻住他们去路,‘混’‘乱’中,何太后纵身跳下阁桥,免于被劫持。

张让等又退回南宫,手足无措。

此时,袁绍脑子活,与他叔叔太傅袁隗假传诏命,将宦官的同党召来,一顿‘乱’刀砍死。又亲自引军攻破了宫‘门’,见没长胡须的就杀,到天子回宫时,他们已经干掉了两千多人。那皇宫里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张让等人见走投无路,于是挟持着汉帝和陈留王两兄弟偷出宫‘门’。卢植闻讯后,只带了几个随从一路狂追,半道碰上河南中部掾闵贡,合作一处,继续追击。终于于夜间在黄河边上截停了张让。宦官被杀的被杀,跳河的跳河,卢植与闵贡这才保护着汉帝和陈留王回洛阳。

出了这么大的事,皇帝和朝廷都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以安稳人心。

汉帝回宫当天,就在公卿大臣们的建议下发布诏书,陈述宦官罪恶,并再次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昭宁。

朱广一路把皇帝护送进宫后,因城中一片狼藉,朝廷几乎陷于瘫痪之中,遂引部众进驻从前北军五校之一,屯骑校尉的军营。

当天下午,武猛都尉丁原的部队也开进了洛阳。晚间时分,奉何进之命回乡募兵的骑都尉鲍信也带了千把人进城。

这就形成一个局面,京师洛阳城里,除了原本就该在西园新军以外,还有多支地方部队。卢植出于防备董卓,以及稳定京师局势的目的,建议太后和皇帝,火速任命一位新的“执金吾”。

什么是执金吾?拿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京城警备司令。其下属部队,称为“北军”。

王允立马推荐了“摧锋校尉”朱广,说此人忠勇,年轻易制,最合适不过了。

公卿大臣们虽然也赞赏朱广解了一时之围,但……开玩笑呢?二十岁的执金吾?你不知道“执金吾”在大汉武官员中处于第二级,秩禄是“中二千石”,再往上就是位极人臣的“秩万石”了?

袁绍也表示反对,称朱广虽然年轻易制,但听说他升任“摧锋校尉”以前,只是幽州刘太尉幕下的一个小小从事而已,局势再‘混’‘乱’,也没有这么“事从权宜”的。

商议的结果,是任命另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出任“执金吾”,那是出身卑微的武猛都尉丁原。他带来了将近五千并州‘精’兵,由他维持京师秩序,大家都放心。

董卓由始至终没有发表意见,只顾听而已。

北军军营

在把弟兄和战马全部安顿下来以后,朱广就在想,谁会第一个来找他。

宦官诛杀何进,发动宫变,其影响必不局限于本身,而是开了一个头。他们挑头干了一件“坏事”,那就肯定会有人跟着干“坏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历史上,董卓还没进洛阳城,就已经有了“废立”皇帝的想法。在倚仗着兵威的情况下,他很快就‘逼’迫着朝廷公卿大臣,另立了新君,把持了朝政。

现在,他仍然会这样做么?

如果,他还是这种想法,那就必然绕不开几支地方部队。要么拉拢,要么消灭,对于自己,董卓会选哪一种?

不过那并不重要,因为自己不可能跟他‘混’,或许用不了多久,幽州军就会和西凉军手底下见真招。

以自己现在的力量,要跟董卓抗衡,还是有些难度的。实力的对比并不仅仅是在兵力上。董卓是前将军,并州牧,平‘乱’的有功之臣。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奉了已经挂掉的大将军之命,引军前来洛阳“威胁”太后诛杀宦官的,地方将领。

说“将领”也许有点臭不要脸,算个团级干部。

既然与董卓的冲突不可避免,而自己的力量又不足以抗衡,那么拉帮结派必不可少。现在洛阳城里几支部队,自己能和谁“拉帮结派”?好像选择只有一个。

那就是,并州军。丁原不认识自己不要紧,他手底下吕布……

一想到“吕布”这个名字,朱广就牙疼。尽管,当初在云中时,自己跟他还是很有些‘交’情,但历史上,这位勇将可是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自己若想通过他,与并州军同进退,会不会有些不靠谱?

“远,吕奉先这个人,你怎么看?”营房中,朱广向张辽问道。

都是云中小伙伴,张辽一听他这话就知道有所指,思索一阵,慎重地答道:“吕布早年在边郡时,就是豪侠领袖。以勇武闻名,通过我跟他有限的接触来看,还算是个,是个,不错的人。”

朱广点点头,琢磨了片刻,又向高顺道:“子严认为如何?”

高顺嘴‘唇’一动,吐出几个字来:“勇武,豪气,自负。”

“自负,自负。”朱广重复地念叨着。没错,高顺这评价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吕布自负。自负的人,必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和现状,一定会力求改变。所以,历


状态提示:第九十八章 我叫朱广--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