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三国>第九十四章 摧锋校尉
,可带你本部人马,我再与你补足三千之数。”刘虞道。

朱广应一声,并没有明确表态。

刘伯安看着自己这个幕僚,曾经的幕僚,竟觉得有些看不透他。他第一次见自己,就有新颖之论,及至后来两辞议郎不就,却甘心在自己幕府中作个从事,这都是大异常人之举。

朱子昂啊,你这一去,怕是不会回来?

从幕府出来,朱广立刻回家。进‘门’时,因为过‘门’兴奋,撞到‘门’槛,差点没摔一跤。带兵进京!这机会不是来了么!

早在穿越之初,他就满心期盼一**,念念不忘洛阳城。不止是因为一**的洛阳是个浑水‘摸’鱼的好所在,更是因为,太多太多三国英雄人物都云集在这大汉政治中心。更不消说,随后的关东军阀联合讨董,几乎所有能在汉末三国有所作为的英杰都参与其中……

但他却忘了一件事情,洛阳,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更何况是带着兵去?

现在,大将军何进征召四方猛将豪杰,这不叫正中下怀叫什么?

正盘算时,齐周田畴联袂而至,一听朱广累积前功,被朝廷授予“摧锋校尉”,二人都与有荣焉,为他高兴。只因朱广战黄巾后,便作了大县县尉,此后守范阳、出塞外、解蓟县之围,平二张之‘乱’,战功可谓显赫!可他两辞议郎,到底了,只是个一百石的武猛从事。这让身为朋友的齐周和田畴常常为之叹息。

如今作个校尉,虽说与其功劳不太相当,但总算是有盼头了。公孙瓒不就凭着援蓟县,平二张,就作了骑都尉么?

只不过,这“摧锋校尉”具体负责些什么?公孙瓒那个骑都尉,就是专‘门’防边,难道朱校尉就是专‘门’防贼?

当朱广将“带兵赴京”之事道出时,齐周田畴大吃一惊!

“别告诉我你打算去?”齐周追问道。

朱广自然不方便告诉他说,洛阳要发生什么事我清楚。遂把刘虞“不容再辞”之言拿出来应付。

这确也是实情,两辞议郎,虽然让朱广有了些名声。但到底有抵触朝廷,藐视权贵之嫌。这回大将军何进亲自下令,如果不给面子,估计是升迁无望。

“子昂啊,大将军此举过于轻率,我估‘摸’着,成不成功另说,惹出是非来却是肯定的。你远从幽州赴洛,到时,处境恐怕不太妙。”田畴直白自己的担忧。

齐周也附和,在幽州,你是号人物,塞内塞外都有一定影响力。一旦离开此地,什么影响、名望、人脉、势力都不复存在。甚至前途未卜,吉凶难料,何必淌这浑水?咱们这几个都知道,天下行将大‘乱’,到时朝廷控制不了地方,你还怕他大将军阻挠前程?

看着这两个替自己担忧的朋友,朱广觉得有些惭愧,因为很多事,不能跟他们明说。而他自己,也不愿意拿其他话来搪塞敷衍。

思之再三,郑重道:“两位兄长,洛阳之行,我必去!个中缘由,我一时也说不清,道不明。但你们不必替我担心,用不了多久,我一定会回到幽州。”

齐田二人对视一眼,他哪来的这种自信?

苦劝不听,两人也无可奈何,告辞出来以后,仍旧不免替他忧虑。田子泰感叹着,想必是因来近来太过不顺,又加上母亲去世的打击,让朱子昂失了分寸,‘乱’了阵脚,这才不听劝告,执意要去洛阳。

齐周了解朱广,知道肯定不是这个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何理的解释么?突然想到,朱广战黄巾时,在时任骑都尉曹‘操’的麾下效过力,而曹孟德如今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莫非,是他透‘露’了什么内情给朱广,所以那厮死活要去洛阳?

不,不至于。如果真是这样,他有什么不能说的?难道还信不过我和子泰?

“罢了,士安兄,我们也别胡‘乱’猜疑。子昂素来有远见,他既然如此,想必有他的考虑在。我们劝也劝了,任他去。”田畴道。

齐周盯他一眼,你说得倒是轻巧。他可是我妹夫,我能眼睁睁看着他以身涉险么?但是,朱广行事向来有主见,方才那般劝他都不听,这可如何是好?

不说两个伙伴替他担忧,单说朱广在送走齐田二人之后,便把自己所知的历史知识结合先前刘太尉的讲述又仔细捋了一遍,又琢磨许久。

虽说作个“吹风校尉”,但跟洛阳那些大佬比起来,屁都不算。所以,任何妄图以自己预知历史的优势去改变“洛阳事变”结局的想法,都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再说,大汉烂成这样了,就算改变了“洛阳事变”的结局,又能怎么样?皇帝年幼,太后听政,外戚宦官势同水火,哪怕自己带着兵去洛阳,找机会把董卓一刀干掉,天下就从此太平了?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再者,自己穿越到汉末,也不是来作忠臣良将的。

就算没有董卓,历史的走势也是一样,朝廷里纷争不断,血腥政变接二连三,地方势力坐大,到时候仍旧是群雄逐鹿。

既然无法改变,那么自己此去洛阳的意义何在?答案就是‘混’水‘摸’鱼,利益最大化。自己知道事态走向,在洛阳还有那么几个熟人,而且不出意外,并州兵马也应该在被何进征召之列。先去把这潭浑水再给他搅得浑一些,鱼自然就上来了!

至于到时候怎么抓,抓哪条,就得走一步看一步。虽说自己预知历史,但也得倍加小心,否则,别鱼没‘摸


状态提示:第九十四章 摧锋校尉--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