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三国>第二百八十六章 陶谦管亥太史慈
作计较。

郯城城头,一头顶进贤冠,身罩玄衣,腰束大带且配着印绶的老者被卫士环侍着着,一手捉剑柄,一手按在城头,正眺望城下。

花白的须发,浓重而下垂的眼带,还有那因为近来缺乏休息而布满血丝的眼睛,无一不透露出这位老人家的不堪重负和心力交瘁。

因为天气热,城下的尸体开始**变质,阵阵恶臭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旁边的部属和士兵,就算不便掩着口鼻,至少也作痛苦状。独他例外。或许是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旬月之间便付诸东流,已经无暇顾及官感上的愉悦。又或许,是因为累年来征战四方,见惯了尸山血海,已经麻木了。

这位老者,就是徐州刺史陶谦陶恭祖。

“通知袁公路,我给他一个时辰,让他派人来把城下尸体搬走。”陶使君的声音有些哑,但那股威仪还在。说罢,眼一眯,折身下城去。

郯城里,秩序还算井然。虽然外头号称有几十万暴兵围困。

陶谦马车回府时,路上竟还有孩童在追逐嬉戏。

回到刺史衙署,幕僚们都劝他休息,他却道:“方才道上,顽童追逐我的马车为戏,你们知道为什么?”

这还能为什么,小孩儿嘛,就是贪玩。

当时堂上有别驾从事麋芳,对道:“孩童岂知艰险?”

“不!”陶谦断然否决。“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相信我能够保住城池。现在你们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幕僚们面面相觑,全都束手无策。这分明就是一场阴谋,袁家兄弟剪除异己的阴谋!先是袁绍以朝廷的名义强令徐州出兵,而且指名要丹杨的精兵。好,我们把兵给他,结果他的弟弟立马就率青州军南下!让咱们徐州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可没办法,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从便是违逆。而以陶使君的处境,怎敢背这罪名?

“公等都是饱学足智之士,竟无一策?”陶谦深感失望。

下首第一人,仪表不凡,捋须叹道:“唯今之计,除坚守孤城之外,别无他途。”此人姓赵名昱,在徐州也算是名士,陶谦两次征召他都被拒绝,最后以暴力相胁,这才入了徐州刺史幕。

“守?能守得云开?”

赵昱见状反问:“不然?使君还能向谁求救么?方今天下,敢与袁氏抗衡者唯冀州朱子昂一人而已!如今袁本初进军河北,他也是自顾不暇。”

“是啊,袁绍攻河北,袁术取徐州,这兄弟二人一南一北,志在天下啊。”

“哼,袁绍讨伐朱广,总算还有个由头。袁术呢?竟连掩人耳目也省了。”

“确实,眼下除坚守外,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这群人灰心丧气,自知难保,但却无一人提出开城投降。道理很简单,袁术的这支暴兵,就是当初被他们赶出徐州的黄巾贼。他们太清楚这些贼寇的作风了,你就算主动献城,也保不住身家性命。

这,大概是陶谦现在唯一能够依靠的: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使君,城中存粮足够敷用一年,兵力虽然出战不足,但守城有余。袁术兵势虽盛,但若久攻不下,粮尽必返。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不撤,以如今天下之乱,一年的时间,足够生出太多变数了。”

陶谦摇头道:“朱广若败,天下还有谁敢反抗袁绍?又哪还有什么变数?”

“使君怎知朱广一定败亡?”

“这么说你看好他?”

“看好倒说不上。但幕下琢磨过这个人,梳理其发迹的脉络,幕下发现他居然还没有败过。”

“嗯?”陶谦虽也关注朱广,但还没有这么细致地研究过。

“众所周知,朱广发迹之始,是剿灭黄巾。再后,就是保卫范阳,协助故大将军伯安公经略幽州,再就是带兵进京,营救天子,西征董卓,坐镇河北。这桩桩件件,朱子昂是一步一台阶,从来没失过手。这难道是天幸?怕也是人谋?鉴于此,幕下情愿相信,这一关,他也能过。”

陶谦苦笑一声:“我倒真诚地希望他能过了这一关,为此,我甚至可以在佛前为他祈祷。”说到这里,一声长叹,将目光逐一扫过部属们。良久,沉声道:“诸公,生死存亡之际,务虚的话我也就不说了,精诚一心,共渡难关。”

“愿效死命!”这一句,徐州幕僚们倒是说得整齐,甚至还有几分悲壮。

会议散后,陶谦拖着疲倦的身躯向后堂走去。过一个走廊拐角时,他似乎有些体力不支,扶着柱子站了一阵。

“你要说什么?”

一直跟在他身后那人,这时才道:“明公难道信了赵昱的话?”

“信又怎样?不信又怎样?”

“以明公之智,当不至如此?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今袁氏兄弟窜通一气,徐州已是难保。与其在此坐以待毙,不如……”

陶谦急忙制止了他,环顾左右无人,这才折过身,探过头:“继续说。”

“公籍丹阳,素来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徐州既然不保,明公何不早作决断?徐州乃‘噤喉之地”,兵家必争,袁氏怎容明公坐拥?不如退往江东,以明公之声望,或有可图也未可知?”说话这人叫作曹宏,看他能出入内外,当是亲信之人无疑。

陶谦听了,久久不语。最后嘱咐曹宏道:“这话出你之口,入我之耳,再不叫第三人知晓。”

“诺。”

此后一直到七月底,青州军或围或攻,也没个章法。倒是把东海郡下十余县祸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六章 陶谦管亥太史慈--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