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出汉室正统之位,就直接从少帝刘辩身上,转嫁到秦小白身上了。

见再无丝毫回旋余地,何太后也只好让少帝写下退位诏书。

而朝野的诸侯百官们,见此自然更是再没一丝负罪心理了,直接大张旗鼓光明正大的继续上书,而这回他们上书的对象则变成了秦小白,各种劝秦小白顺应天命民意,登基帝位。

一向标榜自己为保皇党的王允,跟是带领着一些同为汉室元老的大臣们联名上书,呈情慷慨激昂万分,大有一副秦小白如果不登基的话,他们就要以头杵地,碰死在龙庭之下的样子……

“为了从龙之功,这些货也真是蛮拼的么……”

事已至此,里子面子都到位了,那么秦小白自然不用再玩,高风亮节推辞不任的套路了。

于是随后,秦小白便对外宣布,接受少帝禅位。

这则消息一出,顿时让外界皆欢呼沸腾,可谓是普天同庆。

各地诸侯文武百官,都知道他们如愿以偿的获得从龙之功。

玩家和百姓们更是欣喜有一位,文治武功都空前强盛,能带领华夏走向复兴的君王。

就连牢狱中的罪犯们也都期待万分,因为他们知道新皇登基必将会大赦天下。

现在恐怕唯独只有在深宫中,何太后和刘辩这对孤儿寡母,是此刻最感凄凉之人。

不过秦小白却没忘记他们,虽然何太后给予他的种种好处,主要都是意在笼络,不过终究对他还算不错。

因此在他领了禅让圣旨后,便第一时间进入皇宫,向已经退位的何氏与刘辩表示。让他们无需忧虑,他将封刘辩为弘农王,以后在待遇规格方面。除了必要的帝皇礼制外,何氏与弘农王的其他待遇供给。都将一如既往。

何氏并不知道,她和刘辩在历史上的悲惨结局。

但秦小白一个异姓诸侯王,最终在夺得正统之位后,没有大开杀戒斩草除根,这在东汉以前的华夏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而且汉室衰败,东汉王朝早已经名存实亡,只不过一直是因为有秦小白在,才勉强能撑这么久的场面。

既然早已经失去权柄。那么只要待遇不减,退不退位又有什么区别。

因此何氏至此也就坦然接受了,向秦小白拜行一礼,便带着刘辩与秦小白赏赐的一应金银细软仆从侍卫,让出皇宫前往弘农封地。

在何氏离开后,秦小白站在大殿中央,望着巍峨雄壮的庙宇皇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意之感。

以前秦小白名为臣下,却早已手握天子实权。但当他真真达到这个地步后,才发现皇位加身,得到正统大道后的这份畅爽。

然而。还没等他好好感受一下,这八荒*唯我独尊的爽快感,就又有各种麻烦事找上他了。

登基称帝一向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秦小白还不是以正常渠道继位的异姓帝皇,那便相当于开国之君了,各种要他处理的事情自然更多。

比如,在何地何时何处登基,登基称帝后定都何处,是改朝换代还是继承前朝。新朝各项制度事宜等等问题。

秦小白一向是甩手掌柜,一般这个时候都必然将这些东西。统统仍给手下搞掂。

不过这次秦小白却都全部揽到手中,事无巨细皆由他全权处理。

开玩笑。这种开天辟地改则定制的事情,可是只有皇帝而且还是开国皇帝才能做到事情。

现在秦小白刚刚登上皇位,这种最能过皇帝瘾的事情,自然是不能放过……

虽然说,一般而言这种大事,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要与群臣商议才能做决定的。

不过今时今日,威望到了秦小白这种地步,只要他不想甩手,任何事情只要他发表意见,那就只能变成一言堂了……

首先是登基时日,虽然秦小白一向不怎么信什么黄道吉日,但这种事还是图个吉利讨个彩头,于是便让人查看了一下,得知最近有三个黄道吉日,分别在三日、十五日和一个月后。

登基称帝虽然人人都想越快越好,但太匆忙了也显得不庄重,所以秦小白直接划掉了三日和一个月,而中间十五日后这个时间还算适中,于是便选择它了。

而登基的各项祭典仪式什么的,秦小白便将之都抛给王允等一些前朝遗老们搞掂。

他们统兵征战治理国家的实在本领没有,不过这些繁琐的宫廷礼仪还是门清的。

然后是定都何处。

一般来说,也有三个选择,分别是西汉的西都长安,东汉的东都洛阳,和秦小白的起家之地雁荡城。

从感情上来说,当然是雁荡城最亲切,不过雁荡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于战略要地来说无疑是相当给力的,但对国都而言,就实在是太边塞偏僻了点。

如果以前北方之患还没解决,那将国都迁移到雁荡城,还能起到天子守国门的作用。

可现在五胡都已经为之征服,也就没必要再将国都设得距离中原那么远了。

而长安么,毕竟已经废弃了好几百年了,相对一个没被焚毁的完整洛阳而言,建设程度各项设施,包括城池中的民众人口,都远远不及洛阳。

于是秦小白也就不打算瞎倒腾了,就继续定都洛阳好了。

最后,便是国号问题了,这也是开国的最重要问题。

现在摆在秦小白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继承‘汉’名,二是改朝换代。

秦小白以前就想过这个


状态提示:第705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