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时空之门1619>489.第489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
了能够在北九州地区的武士和浪人中建立威信,为了能够学习到先进的西洋医术,天草四郎才皈依了天主教的。

所以对于天草四郎这个少年人来说,天主教并不重要,因为岛原义军中信仰天主教的也只有几十个追随他的北九州地区的破落武士和浪人。大部分百姓参加起义的原因,单纯的就是因为岛原藩对百姓的压榨太过严重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岛原地区击溃了十几万幕府大军的天草四郎,现在已经是具备了能够和整个倭国最大的封建统治集团德川幕府抗衡的能力了。反正不管怎说,在岛原义军打败了幕府大军之后,北九州地区的大名们都派出使节向天草四郎示好。他们很害怕天草四郎携着这场大胜的威风对曾经为幕府军提供便利的他们进行报复。

在岛原大胜之后,整个北九州地区的大名们可以说都匍匐在了天草四郎的威风之下了。

但是天草四郎本人是非常清醒的。他从心里往外都明白,如果没有中华上国的支持,没有中华上国几乎是半卖半送的给他提供的粮食物资和武器,特别是如果没有中华上国直接派出武装人员训练那些破产造反的农民的话,想要在和十多万幕府大军的战争中获胜是根本就没任何可能的。

因为他根本就不可能臣服幕府,因为他和德川幕府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有着清醒认识的天草四郎在第一时间里上书中华帝国政府,向中华帝国请求归附。

外国地区请求归附中国,这在中华人民民主帝国成立之后还是第一次。要知道,中华帝国在对外问题上是非常强硬的。一般来说,只要是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文件中记载的,曾经向中国称臣纳贡的国家,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都被中华帝国单方面的认证为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了。

中华帝国在肃清了南中国海地区的所有西方殖民势力之后,就在原来的西方殖民者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租借,和当地的土王和苏丹们签订了对于他们来说很有利的,比西方殖民者公平的多的各种租借条约。

也就是说,在对外关系上,中华帝国的政策都是单方面的,藩属国方面都是被动的。所以像天草四郎这种找靠山主动归附的情况,还是相当新鲜的事情。

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实际上因为那些所谓的藩属国,除了已经被全面灭绝上层的朝鲜,还有琉球、南北安南、缅甸、南掌、暹罗等几个有限的国家是有着比较完备的政权体系的国家以外,大部分都是那种非常落后的原始部落水平的小国家。所以中华帝国在外交方面并没有采取那种真正意义上平等互利的外交方针。

总的来说,中华帝国对有完备政权体系的国家,采取的是在维持宗藩体系的基础上,和这些国家签订明确的,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维护中华帝国在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等方面特权的条约文件的形式。

对于那些没有完备政权体系的国家,采取的是在维持宗藩体系的基础上,直接在当地建立军事和经济基地的方式。

因为复兴党目前还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国内建设方面,所以总体上说,复兴党在外交上采取的是继续维持宗藩体系(为以后的吞并和占领打基础)和保持全面的无关税自由贸易(商品倾销)的总方针。

对于倭国的问题,中华帝国原本的想法是对整个九州岛和四国岛进行吞并,然后将这两个岛子上的几十万不到百万的倭国人进行简单的训练之后,就投放到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为消耗品,开发当地的土地和资源,为以后的中华帝国的移民工作铺路。

所以在收到了天草四郎的归附请求之后,中华帝国复兴党`中央还专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进行了讨论。

最后在复兴党`中央决定,如果天草四郎能够接受复兴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在中华帝国的指导下对岛原半岛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的话,那么中华帝国可以同意天草四郎的归附请求。

岛原地区有多穷,岛原半岛上的土地有多么贫瘠,从后世的岛原地区的人口规模上就能看出来。

在后世里总人口将近一亿三千万的倭国,作为发达的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全面工业化了的国家,在岛原半岛(岛原市人口49710人)总人口也才不到五万人。

在这个时空里,整个岛原半岛上的人口都集中在岛原城周围,总人口才两万人多一点。还是因为北九州地区的很多破产农民因为起义聚集到了岛原地区,所以现在岛原半岛上的总人口才勉强达到了四万人。

就目前这四万人,用由火山灰和熔岩流变成的岛原半岛的贫瘠土地来养活,都是非常的困难的。

对于土地改革,天草四郎一点儿都不陌生。他到同样以贫瘠而闻名倭国,现在已经成为中华帝国海外领的南九州地区(萨摩、大隅、日向)亲自考察过了。

“三公七民,平分土地”,也就是说,在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总政策下,只需要按照实际产量缴纳三层实物税的政策,对于天草四郎来说,不仅可以说对于百姓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是说是前所未有的慈悲的。

按照中华帝国政府给他开出的条件,整个岛原半岛,包括云仙、岛原和南岛原上的所有土地,都是属于“云仙王国”的领土。

作为云仙王国的国王,天草四郎一方面将获得中华帝国的赐姓徐姓(纪念徐福),改名徐天草,另外还可以获得整个岛原半岛所


状态提示:489.第489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