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时空之门1619>33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 2

个人的勇武和天才的指挥才能,在绝对的技术等级代差面前毫无意义。

就用张献忠最崇拜的关羽关云长来举个例子吧。全盛时期的关云长拿着八十二斤的大关刀。他老人家就是再厉害,再了不起,再像传说中的犹如神人一般,他面对着一个拿着ak47的十来岁的黑非洲儿童,下场也逃不掉被一梭子撂倒在地。

如果大家开启脑洞一起胡思乱想的话,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战争武器越进步,人类似乎就越平等。

毕竟,越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代,人们就越可以通过掌握武器来实现对别人的压迫和掠夺。但是,越是在生产力水平发达的时代里,武器的发展水平越高,人类世界就越向着和平的状态发展。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在现代社会里,那种几百个西方侵略者拿着火绳枪就灭亡一个民族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了。

事实告诉我们,生产力水平越低,武器水平越低,人类社会的战争就越多,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就越大越长。

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之前,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可是在核武器被发明之后,世界大战基本上就在可以威胁全人类和整个地球存在的核武器的威慑下被最大程度的压制住了。

再举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现代社会的美国,因为老百姓人人都可以持枪,所以美国社会里各种校园枪击案、公共场所枪击案接连不断。可是如果美国人民人手一颗核鸡蛋的话,可能美国社会就会太平很多吧。

用一句比较文青的话来说,真正的人人平等,只有在死亡的面前才存在。而武器这个东西,就是死神手中的镰刀。

王书辉或许可以在面对战场的时候脑袋里冒些文青的酸气。可是张献忠就没有这样的好命了。他要面对的是彻底的全面的,毫无疑问的军事失败。

虽然复兴军的大炮威力惊人,可是大炮对于张献忠骑兵部队的真正杀伤也就是在三百人上下。这还是因为张献忠和他的骑兵们不了解复兴军大炮的射程和威力,在复兴军大炮的射程范围内猬集成一堆的结果。

不过这场造成了张献忠核心部队几百人伤亡的炮击,不出预料的让张献忠的核心部队崩溃了。

和听到了身后巨大的爆炸声之后,因为害怕,绝望的向着复兴军的阵地方向奔跑,看起来好像在进行冲锋的那些作为炮灰的被张献忠裹挟而来的百姓不同。张献忠的核心部队因为在阵后压阵的原因,他们在溃散之后是朝着后方逃跑的。

这些在惊骇和恐慌中勉强的控制住了战马的由土匪、逃亡边兵组成的骑兵队伍有着相当丰富的战场经验。在面对强敌的时候,在面临失败的时候,这些经验丰富的骑兵,都是非常有策略非常有决断的。

虽然大家被复兴军的炮击弄得晕头晕脑,谁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要立即逃离这个可怕的地方,是大家共同的认知。他们在努力的控制住了发狂的战马之后,立即控制着战马,往复兴军阵地相反的方向死命的狂奔。

我们都说明末军官自养家丁是一个不应该的事情,可是当士兵对于政府没有任何忠诚可言,部队没有任何信仰的情况下,养家丁这种事情确实是一种不得不为的事情。就像近代的军阀们需要忠诚的部队保护自己不挨敌方的子弹和自家的黑枪一样,明末的军官们,也必须要注意自己在战场上的生命安全。

想想也是,作为大明官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吃不饱穿不暖,军饷物资要被军官和文官们无休无止的克扣和飘没,动不动就要接受军官的打骂和折磨,社会地位极端低下的士兵们,要不是他们没有先进的步枪的话,这样的士兵一上战场,他们就会像近代军阀部队的士兵一样,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机会打自己这边当官的黑枪。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战士们都知道,现如今的大明朝,上面是当官的贪污腐败花天酒地,下边是对老百姓无休无止的掠夺折磨,吃拿卡要。这样的朝廷,这样的政府想要获得人民的拥护士兵的效忠,这不就是个笑话吗!

所以,大明朝军队的军官都知道,只要是在战争中,一旦自己这方失败了的话,那是别想指望士兵们还会保护和照顾他们的。从战场生存的角度讲,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花大价钱大心血,在自己的身边维护一支成本高昂的家丁队伍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著名明末清初人物,在历史上留有大名的吴三桂当年之所以能够上演什么独身救父的戏码,那还不是因为作为辽东将门的吴家,花了大力气圈养了一大批的忠心家丁么。要不然你让吴三桂那一坨百十来斤的肥肉自己一个人在战场上嘚瑟嘚瑟。鞑子兵一箭就把他射穿了。

张献忠从1624年开始起兵,到现在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弄出一支能够像模像样的骑兵,那真是相当的好运气了。

用现代的话讲,吊丝土鳖和高富帅那是天差地别的状况。人家那些出身将门豪族的高富帅有的是金钱和物资可以收买精锐士兵的成为家丁保护自己的安全。可是吊死土鳖出身的张献忠折腾了三年了,因为长期的流窜作战,没有根据地和后勤供给,他至今仍旧几乎是分文没有。

你别看农民军穿州过县的似乎挺威风的。其实他们的威风也只能够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体现。真正有钱有粮的地主士绅们,要不就是身处防御完善的大城池中,要不


状态提示:333.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