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时空之门1619>251.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 5

黄州府城内最富丽堂皇的衙门不是黄州府衙,而是黄州卫指挥使司。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越是吵吵什么事情,往往就说明这个人缺少这方面的才能或者能力。比如说,一般的贪官们会在外面死命的标榜自己的清廉。这不是他们真心的想要当个清廉的官员,而是因为他们心虚,他们需要通过这种虚张声势进行心理建设。

再比如说,小孩子们经常会炫耀自己的父母。某小孩说我爸爸是科自己的爸爸是处自己的爸爸是局长,是部长之类的。

小孩子之所以会炫耀自己的爸爸,那是因为他们是还没有任何行为能力的,不被法律承认可以承担责任的未成年人。自然而然的,他们在自己的事情上没什么可说的,才会把自己的爸爸之类的人挂在嘴边进行攀比。

黄州城里,权力最大的人是黄州知府。权力最大的衙门自然是黄州府衙。明代官场有官不修衙的说法。现代人在进行这方面问题的研究的时候,会从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官不修衙的主要原因是官员惧怕舆情,害怕流传出开销靡费的名声来。

实际上,封建官府里的贪污腐败基本上都是过了明路的。地方官给京官送的那些冰敬炭敬之类的规矩花费不要太多。到了清朝的时候,上司和上司的父母、妻子的生日之类的三节两寿等等方面的贿赂,也都是大张旗鼓人人皆知的。

所以说,那些所谓的研究者硬说封建官员害怕舆论而不敢修整官衙的说法,就非常的可笑了。

对于封建官员来说,他们把当官这件事情看的无比的重要。他们对于升官这件事情有着无比的热情。政绩好不好,民生搞的如何,他们实际上并不在乎,因为这些东西不会关系到他的升迁。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迷信这种东西是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的。这些通过科举考试当上了官的官员们,虽然读了一大堆子曰诗云的圣贤书,可是他们是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的。他们名义上是孔夫子的门徒,可是他们对于鬼神之类的态度可不是敬而远之的。

对于他们来说,一旦他们把自己的官衙修的漂漂亮亮的,这就意味着,他已经把这个地方当成是自己的家了。这种情况,不是正暗示着他将长期的居留此地,官位一直原地踏步么!

从反面来说,把衙门当成是旅途中的一个落脚点,对它不管不顾。这不就是他的官位会很快升迁的一种极好的预兆么?

所以说,真是因为封建官僚们的这种当官升迁上的“上进心”,才使得明清两代的封建官员们都不热衷于修建官衙。

当然了,这种潜规则也不是在所有的官衙中都应用的。比如说,没什么权力,利益上除了吃吃空饷占占土地之外也没有什么了,在全社会整体的文贵武贱的环境中,在官场里处于一种完全从属性的,一个七品小官儿就可以随意呵斥的武官们,就不太在意这个“官不修衙”的潜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明朝的武官算不算是官,还真是个问题呢。

因为武官们在大明朝的政治地位比较低下,在瓜分国家利益的时候他们也比较吃亏。所以,他们在官场上都比较不得意。

就像上面说到的,人越是缺乏什么就越喜欢标榜什么。大明朝的武官最缺乏的是政治地位,所以,他们在面对普通老百姓的时候,就会特别的注意摆谱这件事情。

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黄州卫指挥使司的官衙,可不是被复兴会完全控制了的荆州卫指挥使司那样被复兴会改建成了养鸡场,反而是一副富丽堂皇威风凛凛的样子。

黄州卫指挥使的名字很有意思,他姓房名东,名字连起来就成了房东。

今年四十三岁的房东是成祖皇帝时候的富昌候房胜的后人。房胜因为是降将出身,所以他的侯爵爵位并不是世爵。好在明成祖对于降将的表面工作做的还算不错。房家虽不能世代侯爵,但是却可以世代传承一个指挥使的爵位。

有爵位,只是代表了房胜的直系后人每年可以从朝廷领到一千石禄米的俸禄。所谓“处级不带长,放那啥也不响”,后世的道理都是从前世来的。别说在大明朝了,就是在唐宋时代,你有个名誉官衔,能够享受的待遇和获得的利益可是与实权官员质之间天地之别的。

王书辉的老丈人,朱元璋的子孙,所谓的天家贵胄的朱术圳,他这样“尊贵”的身份,也因为没有实实在在的王爷爵位,手里没有个几万亩的王田,日子过得都连普通老百姓也不如。那么可想而知,像房东这种空挂着一个指挥使头衔的空筒子贵族,日子过的要多么的落魄了。

好在房家传到了房东这一代,出了房东这么个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房东从小就比较懂事,比较有上进心,在练武和读书方面非常的努力。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考中了武举。

要是房东是个普通人家的子弟,他考上武举也就考上武举了。能不能当上官,当上官能不能当上一个正经的武官,这都是问题。

但是,房东毕竟算是勋贵世家的出身。他的祖宗们在勋贵圈子里也给他留下了些人脉。就这样,考中了万历年间的武状元的房东,不到几年的功夫就熬上了个和他的爵位相同的实职,当了一地卫所的指挥使。

湖广在大明朝算是个比较中不溜的地方。比纯粹的边境省份要好些。但是因为有不少土司,各种麻烦也不少。

房东算是


状态提示:251.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 5--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