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辉是个有一定书本工业知识基础,对工业化有一定直观认识的文科人士。他对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理论的掌握,是相对比较深刻的。但是,对于工业化涉及的一切理论的和实践的知识,他都得算得上是个外行。
好在,因为有时空门的存在,王书辉可以通过现代社会庞大的智慧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解决自己在明末进行工业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主要办法,就是除了查阅资料之外,通过网络将自己在明末面临的现实情况,以写小说的名义,邀请各个方面的内行人,组成讨论组,对他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给他提供解决办法。
因为这个原因,王书辉需要每周回到现代社会自己的家里,和自己的各种智囊们进行两次电视电话会议,和各种网络联系。
前不久,有一个叫观沧海的专家参与到了自己的讨论组中。观沧海在仔细研究了王书辉的各种设定之后,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巅峰时代里,中国的识字人口仍旧极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毫无科学概念。在通讯手段极其低下,所有人对工业社会毫无概念的时代,我不认为主角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号召幻想着干掉地主自己做地主的人,跟自己干土地革命的。”
第二,“我也不信主角在那种状态下,能对整个团队做到有效掌控。兔党尚且有各种山头,那个时代的低下通讯效率,低下的组织结构,文化水平,政治觉悟,很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内斗,导致主角的愿景成为泡影。说到底,那个时代更注重的是个人利益,人家跟着老大是为了吃肉的,不是为了一个虚幻的盛世中华。东林党倒是有这个梦,可却是主角要清除的对象。”
第三,“书中的工业化金手指开得太大。对古代人来说,拿来主义,现成的简单设备使用没问题。但是想要进行设备的复制,没那么容易。那涉及到一个工业体系。主角不种田几年,那么工业化不是死人那么简单,比大y进后果还严重。”
“以锅驼机为例,请问钢板如何制造,现代走私轧机?那轧机的动力怎么办?设备维护保养如何解决。估计焊接是玩不了的。铆接,但是钻头怎么办,钢板可不是可以制造上千万的滑膛枪的铸铁。设备加工精度能保证气密性吗?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
(感谢一清观沧海同志的帮助)
对于这三个问题,王书辉是进行了细致的思考的。不能不说,观沧海同志指出的问题,确实困扰着王书辉。王书辉耗费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脸上留了道疤痕,断了一根小手指头,勉强的在明末建立起的,一个现代乡镇企业水平的工业基地来。遇到的问题,那真的是车载斗量。
经常是,一个工厂里的一个车间里的一个工人出了问题,王书辉就得去把问题搞明白之后,拿着问题回到现代社会查找资料,咨询专家。之后再回到明末,手把手的教这个工厂里所有的工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还是在观沧海说的那种,拿来主义的情况下呢。
不过在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政治教育方面。王书辉倒是没遇到什么太严重的问题。除了遇到了宗族和农村工作组之间的矛盾之外。大部分老百姓在面对土地革命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积极,非常配合。
原因倒是很简单,因为王书辉的土地革命,实际上就是在满足老百姓的,“想要变成地主”的愿望的。每人五亩地,以一家五口为例,那就是一家人可以占有二十五亩土地。王书辉分给他们的还都是好田水田。
在明末中国,不存在人均土地占有率不足的问题。全中国现在不过才一亿五千万左右的人口。可耕地还是现代中国那么多。即使不如现代中国多,也至少能达到清朝的水准吧。老百姓想要当地主,客观的条件实际上可以满足他们人人当地主的愿望。
封建社会里的土地矛盾,不是土地不足的问题,而是土地分配制度的问题。是占人口总数不到百分之十的人掌握着全中国绝大多数土地,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没有土地,或者土地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用土地革命刚刚好。
所以说,土地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王书辉用来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就是观沧海说的那种“跟着老大有肉吃”的办法。只不过,封建开国者用土地收买少数人的人心,对其他的人则是通过用土地收买了的少数人压制他们。
王书辉进行土地革命,人人都能分到五亩地,则是一种收买所有人人心的办法。
至于投身革命的人,也不用担心。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朝廷中代表晋商集团利益的晋党官员王崇古、张四维等人,代表江南商团利益的东林党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明朝中后期占据朝堂的那些人,都是利益代言人。就是明朝的官僚资本主义势力。或者可以称之为利益既得集团,即封建主义和萌芽的资本主义的结合体)、“外族入侵”这三座大山下。接受了王书辉初中水平政治教育的,社会最底层出身的流民、破产自耕农、佃农、矿奴、农奴等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人民,对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新社会,都表现的非常热衷,非常坚定。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的态度,也不是说要把所有的复兴会的会员紧紧的抓在手里的。
王书辉对于复兴会会员来说,是一种导师的身份。他们的知识和文化,甚至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