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雄霸南亚>第八百二十二章 鹰击-91的攻击

鹰击-91!

这种采用火箭冲压一体化发动机的导弹,在高空中有了载机给与的初始速度,航程就被进一步地增大了,两百多公里的距离,完全处于有效射程之内!

八十枚导弹,带着死神的呼啸,扑向了美国的航母编队,美国人顿时感觉到压力很大。

相比昨晚巴基斯坦的遭遇,他们还要好一些,毕竟巴基斯坦射来的导弹,都是没有任何隐身能力的,但是,这些导弹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速度相当高!

三马赫!一秒钟就能走一公里,这二百多公里的距离,也就是三分钟的时间!

这对美国航母编队的防空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此时,整个航母编队的五艘宙斯盾系统战舰,包括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三艘伯克级驱逐舰,四面相控阵雷达都在全功率运行之中,同时,作战自动化系统,自动地为每一艘战舰分配目标。

几乎是在发现了导弹发射之后,各个宙斯盾系统战舰在几秒钟的准备之后,第一次火力齐射就开始了。

一枚枚的标准-2导弹,拖着火舌,从mk41发射箱里发射出来,拖着浓烟,扑向了苍穹。

那些高空飞来的导弹,就是他们最好的靶标,哪怕是三马赫的速度,也完全地在标准-2导弹的作战包线内!

但是,那些高空飞来的导弹,仅仅在高空停留了几十秒,高度就开始下降了!

标准-2导弹拦截高空目标,可以拥有一百五十公里的射程,但是,拦截贴着海面飞来的导弹。射程就在五十公里以内了!毕竟地球是圆的,被弯曲的海面遮挡的远方,是任何防空系统的盲区!

“该死!”宙斯盾战舰内,传来一片的骂声。

第一批发射的导弹,是瞄准高空目标的,结果人家从高空中俯冲下来了!速度增加到了惊人的五马赫!接着,就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

刚刚每艘军舰都发射了三十枚左右的标准-2导弹,虽然末段引导的雷达数量不够多,只有八个an/—62目标照射雷达。但是可以分时使用,先期发射的导弹先接受引导,后期发射的导弹先利用事先装订的数据惯性飞行,等到火力通道腾出来之后,再给后发射的导弹引导。每艘导弹对付十几个目标,是很轻松的。

但是现在,高空俯冲下来的那些导弹,让先期射出的标准-2导弹几乎都成了大焰火,只有两枚导弹成功地击落了两枚来袭的超音速导弹,还有七十多枚导弹!

所有的人都是惴惴不安。在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噩梦,就是那如蝗虫一般飞来的反舰导弹。美国人花费大力气研制的宙斯盾,就是为了对抗饱和攻击的。可惜,红色帝国的海军,没有跟美国海军在海上打过一场像样的海战,苏联就解体了。美国海军成为了最强大的存在。

而现在,美国海军发现,在面对巴基斯坦的海军的时候,他们是颤抖的。

此时。新一架的e-2预警机正在从机库里匆匆地结束保养,准备提升到甲板上进行弹射升空,而在大洋的上空,美国海军的航母编队暂时失去了预警机提供的预警能力。

先期弹射的大黄蜂们,此时开始充当己方舰队的眼睛,他们的雷达调到了对海攻击的模式,将那些已经降低到离海面不到二十米的反舰导弹的踪迹紧紧地捕捉着。

一百二十公里,一百公里。八十公里……在离航母编队还有七十公里的距离上的时候,宙斯盾的雷达还没有捕捉到目标,第二批的标准导弹的发射,又开始了。

一枚枚的标准-2导弹,从发射筒里鱼贯而出。美国的先进的垂直发射的mk41系统,此时显示出了强悍的抗饱和攻击能力。要是双臂发射装置,那绝对不可能如此密集地发射!

而垂发的劣势,则是导弹在发射的时候,是向着天空中的,必须先向高空飞行,积累了一定的速度之后,才有足够的气动力矩撬动导弹,完成在天空中的转向,再俯冲下来。

所以,在还没有探测到目标的时候,第二批的标准导弹,又开始发射了,最先发射的导弹,已经从高空中俯冲下来,向着目标飞来的方向飞行,而此时的宙斯盾系统的spy-1雷达,终于搜索到了低空飞来的目标!

此时,距离已经是在四十公里以内!

鹰击-91导弹继续下降高度,在海面上五米的高度上,继续以3马赫的速度飞行着,海上的浪花,也在两米左右,导弹隐藏在了海浪中,更是难以被发现。

也只有相控阵雷达系统,通过改变雷达相位,让大量的电磁波汇聚到一处,才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可惜,这样就会放弃了对更多空域的搜索能力,就好像是个高倍望远镜,虽然看得清楚了,视野却小了。

总之,既然发现了,就要攻击!

从高空中俯冲下来的标准-2导弹,在末段的an/—62目标照射雷达的照射下,快速地向着目标飞行,但是,就在即将发生一次亲密接触的时候,那个飞行的目标,突然就在海面上扭起了粗大的腰肢来。

蛇形机动!靠近目标之后,反舰导弹当然不会沿着笔直的弹道飞行!肯定是要进行s型的机动的,而拦截的防空导弹,是落后于目标才进行机动的,就这一瞬间的转向,让标准-2导弹扑了个空,仿佛是一个潇洒的假动作让对手摔了个狗吃屎一样,这枚标准-2导弹一个猛子扎到了水里。

第二枚的标准-2导弹,继续在目标照射雷达的照射下扑向目标,单发拦截的概率不到百分之


状态提示:第八百二十二章 鹰击-91的攻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