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的底子摆在那里,这位关小姐的长相自然没得说,至于演技,林夕根本都没有将这个纳入考虑范畴之中。
在另外一个时空里,这位关小姐出道二十多年都没真正学会演戏,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有把心思花在这上面,所以漂亮归漂亮,也演了不少的电影,但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角色却没有多少。
林夕并不觉得自己有义务要帮这位关小姐端正对演艺事业的态度,找她演女主角,纯粹是觉得这部戏里要是能多几个养眼的美女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对于自己拍这部《楚留香》,林夕是有野心的。他要把这部电视剧拍出电影的质感,成为这个时空里香港武侠电视剧的里程碑之作。
要想实现这个想法,就必然要对原有的电视剧进行一番改造。
剧本方面林夕做了一些适当的优化,但还是这个版本的剧情都已经很完善了,值得改动的地方本来就不多,所以还只能从其他方面着手。
特技这块是肯定不用想了,以当下的技术水平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惨不忍睹,而林夕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觉得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最好,加一些不伦不类的特技进去,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观众也许会买账,但林夕自己却会感觉很别扭。
林夕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还是因为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看多了太多粗制滥造的“五毛特效”,明明技术水平是足够的,而且投资也很充裕,但是制作方宁肯把钱花在邀请那些只有颜值没有演技的各种“小鲜肉”来担纲主演,大张旗鼓的做宣传来吸引眼球,却不愿多出一点钱把特技做得稍微认真像样一点。
观众再看这类电视剧的时候,不出特效的时候还挺正常的,但是一出特效直接都会让你看得想用遥控器去砸屏幕的冲动,尼玛这还能再加假一点吗?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运用特效的武侠电视剧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大,但观众们却更加的怀念那个拍武侠电视剧不怎么运用特效的年代,虽然打斗、布景这些看起来都有些假,但这些都会不影响大家观看这些电视剧时候的感觉。
因为受限于当时的特效技术水平,那个时代的电视剧只能在其他方面想办法,声光烟影这类“土特效”的运用以后世的眼光去看难免拙劣,可却是这时代电视剧拍摄能够付出的最大诚意。
而后世的那些电视剧,最缺乏的也就是诚意。
林夕当然希望《楚留香》这部电视剧在很多年之后还能被大家看作是经典,所以也只能在“诚意”二字上下足功夫,不考虑特效,那就只能在动作设计上进行创新。
在这方面林夕是个十足的外行,他所倚仗的不过是另一个时空里看过的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本来是他只是光有想法概念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实施,而程晓东的出现正好补上了这一块。
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程晓东被行内公认为“最佳救火员”,早期谭家明拍摄《名剑》,徐可拍摄《刀马旦》都是中途换掉武指,请程晓东来补救;后来张艺谋拍《英雄》、陈珂辛拍《投名状》也都是赶在影片马上要开拍了,才最终确定找程晓东来救急,而程晓东每次都能交出让人满意的答卷。
须知在短时间内仓促上阵,非常考验武指的功力,而在众多香港著名武指当中,程晓东绝对不是最有个人风格的一位,但却是最能适应导演的一位,所以他又有一个绰号叫“百搭武指”。
能有这样的本事,就和程晓东现在所以从事的电视武指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个时代的香港,电视武指被公认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这倒不是说拍电影的人就觉得自己天生高人一等,看不起拍电视的人,事实上大部分的电影人都是从拍电视开始接触这个行业,他们要是因为这个就歧视那些拍电视的人,等于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出身。
主要原因还是这个时代拍摄电视剧的成本极低,无论是人员工资还是制作投入都是能省则省,再加上拍摄时间都很仓促,往往是中午拍好晚上就要播,制作难免粗制滥造,整个行业都是如此,所以拍电视的武指才会地位低微,一直被人瞧不起。
程晓东算是其中的一个“异数”,在他一开始进入电视台做武指时,武侠电视剧还停留在回舞台化的演绎方式,在一个很小的背景板前打来打去,镜头只要一长,很容易就会露出破绽。
大多数电视武指在面对这样简陋的创作条件时,肯定都是抱着凑合应付能看就行的想法去做,而程晓东则不然,尽管自己做的是电视武指,但他却一直都坚持将电影拍摄的理念放到武侠剧中来,他亲自掌镜、做道具、做剪辑,用镜头切换来尽量的遮掩各种破绽。
这次到丽的电视选人,林夕也是从一位制作人口中听说程晓东在拍摄《天蚕变》的时候,曾经有一场戏是某个角色拿着龙头拐杖做武器,但是拍摄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这个道具,程晓东就是把一只鞋子插在棍子上让演员来打,然后在后期镜头切换、画面剪辑时略作遮掩,播出后观众居然没有一个人看出来破绽。
这位制作人大概是和程晓东关系交好,同时又知道林夕和大老板邱徳根之间有着重要的协议约定,所以在说这事的时候难免有些夸大的意思。
林夕并不知道这件事真实的情况是怎样,但他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看过很多程晓东的作品,对他的风格非常熟悉,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