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潇潇,片片树叶翩翩落地,枫树煞是红艳。秋日的夜够长啊,如今已过五更,暗沉中一缕阳光微微而来。
望向远处庄稼一片光景, 高粱涨红着,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儿,恰是一颗颗金豆子一般;那谷子由于过饱,都哈下了腰。没有想到,几个月不曾见了,却这般好。郁尘骑着雪绒望着那田埂,心里念叨着刘老头可好,他的那张药放子,帮西平治愈了蝗虫,他可是大功臣。
她下了马,将马缰绑在一棵树上,手中拿着圣旨。见刘老头从玉米丛中出来,由于年迈,加上长期耕种,腰有些驼背,刘老头脸上洋溢的笑脸,这时秋娘做好了早饭正呼唤着刘老头,那刘老头优哉游哉的回茅庐中。郁尘加快脚步,喊住刘老头道:“刘老伯且慢。”
刘老头眯着双眼,瞧着郁尘,恍然想起道:“年轻人,怎么是你,来,外面露气大,快到屋里来。”
郁尘走进茅庐,见屋内一切依旧,秋娘见到郁尘有些激动道:“恩公!”
“秋娘,别如此叫我,还是唤我郁尘吧!”
秋娘唤了郁尘坐下,切了茶道:“恩公,可用过早饭。”
郁尘将圣旨放于桌上道:“我特如此早来,是想看清晨田埂之事,先如今倒是特来此处蹭早膳来着,秋娘不必管与我,我这次来,是来还一样东西的。”
说罢郁尘从怀中掏出一张秘方给刘老头道:“老伯,这是您的秘方,物归原主。”
刘老头倒是没有接住,其实这张秘方放在此处,放着也是无用,倒不如给有用之人,刘老头道:“年轻人,我既然将此秘方给与你了,当然是不用再还与我了,你要是有用,就送给你。”
郁尘将秘方放于桌上扶手道:“谁说没有了,刘老伯,此秘方,治愈了蝗虫,使得西平百姓能够过上安身立命的生活,我在此谢过老伯了。”
说罢郁尘拿起桌上的圣旨,但她并未打开,而是问道:“刘老伯,我想问您一件事。”
刘老头眯了眯眼道:“年轻人有什么事,尽管说吧。”
秋娘将粥,与地瓜放于桌上,又拿了碗筷放好道:“恩公有什么事尽管讲。”
“刘老伯,假如说当今皇帝要你们每年给宫中进贡粮食,你们可答应。”
刘老头听完此话,觉得有些可笑道:“年轻人,要是皇帝要我们为宫中进贡粮食,我当真答应,可是好的粮食数不胜数,那当今皇帝怎么可能会要我们的粮食呢,更何况,我们人手不足,提供不了如此多的粮食啊。”
郁尘眉黛一挑,唇齿微微一扬道:“刘老伯,果真答应。”
“当真答应。”刘老头自己觉得不可能,我们这店小,皇帝怎么会想起我们的粮食,郁尘拿出圣旨道:“刘老头听旨。”
那刘老头与秋娘有些愣住,郁尘见他们二人还不下跪,邹了邹眉道:“圣旨在此,还不下跪。”
刘老头与秋娘见郁尘手中拿着黄色绸布,上面画着二龙吐珠,心里一惊,圣旨,立马扶手与地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老头献出祖传秘方,治愈蝗虫,使得西平蝗虫治愈,百姓安居。如今西平已成黎洲之城池,刘老头功不可没。朕将此地荒凉之处就地开发,封刘老头为农史官,传授农作心得。特拨农士五十人,为此耕作,特赐牛耕二十头,每年为宫中进贡相应的粮食。钦此!”
刘老头与秋娘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很是受宠若惊的样子,郁尘其实想让刘老头不在耕作,但又不能埋没了他的才能,禀了浩轩,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农作的经验,也不枉费刘老头的才能。
郁尘曾在书上看过,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说过:“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只有粮食储备,国才会富裕,远方的人们就会前来归附,土地得到普遍开垦,农业发展,百姓才会安居乐业;粮仓里的粮食储备充实,百姓们衣食富足,这农作不也是治理国家重要之事吗?
郁尘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后,刘家被封为御农官,专为皇宫进贡粮食,直到岐国灭亡。
“国师大人,不好了,王相要离去了,这是他给您的信!”
墨匆匆跑来,见雪绒在此地,想必郁尘一定在此,果真在此。郁尘将圣旨给与刘老头道:“老伯,明日只会有宫中的在此,从今往后老伯您就不用辛苦劳作了。”
说罢郁尘拿过墨手上的信,心里有些惊,跑出出茅庐,解开马缰,跨上马道:“墨,王相如今在何处。”
墨也骑上马道:“雇了马车前往城门口。”
墨还为说完,郁尘一挥马鞭,快马而去。
秋娘听闻墨唤郁尘国师,激动对刘老头道:”公公,我们遇到贵人了,恩公她是当朝国师大人!”
刘老爷将圣旨抱与怀中,有些哭腔道:“是啊,谢陛下,谢国师大人。”
前些天浩轩夜夜在紫云殿中,每每直深夜入眠。王相将一月的朝政与浩轩汇报,王相拿出一份折子交于浩轩,浩轩接过一看,是一本辞官书,折子上字迹婉婉而道,却是句句心意已决。
浩轩心想,难不成我得一贤臣,就要失去一个忠臣吗?浩轩不忍,打发了王相先且回去。王相二十又五入朝,三年后为相,辅佐两王,可谓是忠心耿耿。先如古稀,年迈已高,理应放归。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