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重生之商业大亨>第七百四十八章:瓮中捉鳖(一)

第七百四十八章:瓮中捉鳖(一)要完成瓮中捉鳖的任务,在半径为二百公里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外蒙古这片草原上,守卫部队可能面临的是八百万军队拼死的突围。

在这种情况下,保证瓮中捉鳖计划的完成,就需要满足几个条件,这第一个条件就是守卫士兵的的快速调动,敌人的兵力往什么地方突围,就把守卫的兵力往什么地方调遣。

这第二个条件就是源源不断的补给能力,只有武器弹药等补给品跟得上,才能牢牢地阻击敌人。

这第三个条件就是防御工事的足够强大,要说这个防御工事,还真要好好地说一下。姚忆是按照古代的阵法,构筑的一个宽为十公里的防御工事,如果通过空中力量进行侦查的话,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蹊跷,但是,一旦俄军的重型装甲冲进防御工事的时候,这第一道防线的地面就会坍塌,里面被安装的遥控炸弹就会被引爆,自然,俄军的坦克难逃厄运,就是普通的士兵进入坍塌的壕沟,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炸弹的攻击,不仅仅如此,还有给他们准备好的各种燃烧弹和喷火器伺候他们,这些东西可以说,那是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第一道壕沟就是一条炸弹沟,火沟,任凭多少人进入,只能是有来无回。就算没有俄军的重型装备进入这些地区,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通过原先已经埋藏好的遥控炸弹,炸开地表比较薄的一层浮土,保证这些壕沟成为俄军的死亡之沟。

这第二道防线就是姚忆的步兵防线,外面看上去依然平静,和正常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一旦敌人进入第一道防线,以前的伪装就没有必要了,百吨重的巨型水泥护台就会在敌人出现的防御战壕面前冒出地表,形成一个五米厚防御盾的水泥长城,成为保护士兵,阻击敌人机械化装备、甚至敌人火炮和导弹的有效屏障。而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紧密连接的,不仅仅通过地表对敌攻击,而且还可以通过地下的工事,把敌人引入,进行分割包围,消灭,这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喷火器,一打一个准,而且很多地方的喷火器都是无人值守,远程控制的,当敌人进入预先设置的坑道之后,就会被这些喷火器消灭的一干二净,几乎没有逃走的可能性。再说了,那地下可是迷宫,俄罗斯人对中华的迷宫不会了解,进入了迷宫就意味着进入了死亡通道。

这第三道防线就是姚忆的火箭弹攻击部队,这些部队并不露出地面,而是通过地穴之内的发射洞向敌人部队进行狂轰滥炸。在以前,这些士兵扛着射程二百公里的超远程便携式单兵火箭弹,要露出地表才能够完成攻击任务,可是现在不需要了,因为设备进行大幅度的改装,尤其是经过战争的考验之后,其上面装了微型雷达系统,这些微型雷达系统和天上的军事卫星、空中预警机连为一体,可以实现超视距的精确攻击,所以,所有在地穴内的火箭弹发射兵都可以向铁路线上的敌军发动攻击,当然,在为了保密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是不会提前暴露自己的目标的。只有在敌人主攻的方面,提供火力支援。

这三道防线仅仅五公里,另外五公里的防线与此是对称的,主要防御的是外来的救援部队。

在这十公里的防御壕沟之下,是极其坚固的五十米深的交通运输线路和医疗救护中心,还有仓储中心。

由于是在十公里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又在作战的壕沟之下,就是让美国最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卫星去寻找的话,也很难发现具体的位置在那里,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进行攻击了,就算发现了,也未必就能够攻击的到,毕竟那是隐藏在隐藏在地下五十米深处的庞大运输通道,通过这个通道,便能够把源源不断的物资运到战场上去,再加上原本这些地穴中的仓储中心,早就储存满了足够战争所需的各种物质装备,尤其是御寒之物、弹药、食品等等。

再说了,美国和俄罗斯怎么可能相信姚忆能够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工事修筑,要说这事情,他们的确不会相信,但是,如果是仔细的研究一下姚忆的城市规划建设,一下子就能够明白,完成这样的工程量,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在姚忆的城市规划系统中,有五万台遁地机在夜以继日的运作,在五十米到一百米深的地下,仅仅一个城市的地下系统就不低于百万公里,这些系统有的是地铁系统、下水道系统、管道系统、能源系统、战略储备系统、战争防御系统,尤其是防御核弹攻击的系统等等,可以说,姚忆规划的城市,三分之一在地表,三分之二在地下,而且城市与城市之间是相互连接的,这些连接的通道也是像迷宫一般,就是美国的钻地炸弹也没有能力对付这样的地下交通,因为一条通道被炸毁了,还有三到四条线路在维持运行。更何况,十米厚的高能水泥钢筋护甲,就是美国的钻地炸弹也无能为力。

当然,这些都是极端的军事秘密,谁也不清楚,而且这些装备到目前为止,仅仅在中华地区和里海沿岸地区进行了建设,其他地区还没有推广,再挖洞方面,姚忆的秘密工程人员已经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这种神秘的工作,而在外蒙古工作的遁地机,仅仅是那五万台中的两万台而已,使用最熟练的员工在三个多月的时间内构建这样庞大的地下工事,并不是一件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八章:瓮中捉鳖(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