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丹青妙手>第336章 别给我不长进

现在,秦起在书画的这个画上,取得的进步是相当大的,不过书与之相比起的话,那真是很相形见绌了。--

晚上的时候,秦起到了秦逸风那里。

陈雀不在,秦起一个人在他那大书房里练字。

有时候,秦起也觉得奇怪,似乎从收了他作学生之后,秦老头就没再收过学生了,以至于秦起有时候都在嘀咕着:难道自己是被秦老头做关‘门’弟子在培养?

不过秦老头自己不说,秦起是怎么也不会去问的。

把心收了之后,秦起也就把心思放在了自己笔下的字上。

说起来书法这个东西,很有人以“境界说”来论,而其中的一个很高的境界,有人便说是雅俗共赏,而经常被拿来做“雅俗共赏”的例子的,便是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不懂书法的人看着好看,懂书法的人也喜欢,有高深造诣的书法家更是爱不释手,从千年之前,他的字在诞生之初便为时人所津津乐道,到现在‘毛’笔字已经不复大行于道的时候,他的字还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如果说有一种东西,具有一种永恒的美的力量,那王羲之的字做到了。

对于如何写字,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先乾研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

他提出的这个意在笔前,千年之下都被人当做写字的准绳。

就如唐寅,他的字也是追求一种“雅俗共赏”的境界的,而大体上说,唐寅的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等作品,均呈赵孟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上款题等。

唐寅的这种写字历程,对秦起来说是很有启发的,秦起现在也就停留在他的第一时期上结体端丽,用笔秀润,虽说秦起的字在风格上更有一种灵动的气质。

“这是文征明《真赏斋铭有叙》的拓本,这段时间借与你,你好好练练。”秦老头出现后,将一则拓本‘交’给了秦起。

秦起接过后,发现这则拓本拓印得非常‘精’美,看纸质至少也是个晚清的物儿,完全可以说是一件古玩了,对于秦老头把这样的‘精’版拓本‘交’给自己,秦起还是有那么点小小地“诚惶诚恐”的,要是自己带回去不小心‘弄’坏了,那怎么说也是好几万块钱的东西。

“回去好好练,别给我不长进!”秦老头相当严肃地嘱咐了一句。

秦起汗汗地听了,他发现,秦老头这次还真是认真的,也难怪,秦起的画进步得太快,虽然安美的师生都已经知道秦起是他秦逸风的弟子,不过说起秦起时哪个不是说他的画,就没有提他的字的。虽然秦起的字在年级中也确实算是凤‘毛’麟角的存在,不过比起他在画画上取得的成绩,那确实是算不得什么的。特别是秦老头前几天从秦言俊口中知道秦起的国画也上了《现代美术》杂志之后,他就更觉得要鞭策一下秦起在写字上下点功夫了,不要到最后他这个教秦起书法的老师一点存在感都没有!

从秦老头那出来后,秦起还真感到了一种空前的压力。

不过,随着安美画刊的发行,一股大的风‘潮’向秦起席卷而来,以至于秦起之前还算平静的生活突然就那么很不平静了。

就是总编辑倪奇,他虽然料到对秦起这一组组画的报道会在画艺圈里引起一点小小的风‘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这风‘浪’比预想的大很多,而这一次,正面的声音便多了很多,很多先前对秦


状态提示:第336章 别给我不长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