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丹青妙手>第132章 过美则妖

“秦起,有没有兴趣去老庙走走?”让秦起意外的是,他竟然接到了秦言俊的电话,而且是邀请他逛古玩街。

话说,自从那次茶会之后,秦言俊似乎把秦起认为了那种值得结交的人,所以后来对秦起便表现得比较友善了。

秦起知道秦言俊这人除了骨子里有点高傲之外,本质上也算是不错的一个人,且他还是秦老头的孙子,所以既然人家有意结交自己,那秦起也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想了想自己还真没什么事,虽然期末要交的作业陆陆续续地都布置下来了,但好学生秦起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和秦言俊约定了明天上午的时间后,便挂了电话。

第二天早上起来收拾之后,秦起便往老庙行来。

约定的地方在老庙街口一个吃早点的地方,秦起进店后,发现秦言俊已经在了,这刻里正在吃着一笼小笼包,猛抬头看见秦起站在自己身边,说道:“早餐吃了没?这家店子的小笼包在安市特别出名,我到富都后都惦记了好几回。”

秦起倒没想到秦言俊还有吃货这样的潜质,坐下来也叫了一笼小笼包后,便用手机翻看着新闻。

“这边来得多没?”秦言俊开口问道。

“每周都要来这么一两次。”秦起笑着回道,叫的小笼包这刻里上桌了,秦起便把手机放在旁边。

“以前在安市的时候,我可是天天来。”秦言俊仿佛又回想起了以前的日子,兴兴头头地说道。

秦起随便应了一句,秦言俊又用点好奇的语气问道:“秦起,上次你那块古镜也是这里收的?”

秦起点了点头。

“香炉也是?”因为对秦起这人产生了那么点兴趣,所以秦言俊曾向秦老头问过一点关于秦起的事,知道秦起之前还淘到过一个香炉。

“那个倒不是,那个是我一次去琅山写生时淘到的。”秦起说道,见秦言俊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便把那次淘到香炉的事原原本本地说上一遍。

听得秦言俊“艳羡”不已,不说富都的大小古玩街,就安市老庙的这条街,秦言俊那也是个“常客”,前前后后地也出手过那几十次了,虽然每次都是捡那种价格不高的东西出手,但给老爷子过目后,还真没遇到过行货。

这让秦言俊相当郁闷,以致于他都怀疑——像这些子古玩街,已经没有捡漏这一说法了,所谓的“艺术品投资”,还是要着眼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收藏,不过眼下,秦起在这条街上的捡漏行为,明显地让秦言俊对捡漏这个古老行业又升起了一丝空前的热情。

两人从早点店出来后,便一起向着老庙走去。

秦起现在的“回照”已经可以做到“自我控制”的这一步了,而这段时间里秦起在古玩鉴藏这一块里通过大量恶补,已可以微微地做到“查物辨器”了,所以从半月前,秦起到老庙来时,对于所有的物件在“初筛”上便只是依靠自己的眼力了,只到要出手的那刻才借着自己的“回照”。

秦言俊显然也是个有那么点“眼力”的,一路上他会蹲下来一看的东西无一,都是那种“似模似样”的东西,而打眼,也集中在这块“似模似样”的东西上。

“秦起,看看这个。”让秦起有点意外的是,秦言俊现在在看的是一个葫芦器,想那时候他最早捡到的一个漏,便是三河刘的一个葫芦嘴儿。

听秦言俊招呼,秦起也就蹲下身去,从秦言俊手上接过那个葫芦器。

这是一个范制葫芦,也就是用“范”、又称“模子”的东西使葫芦依照模子成型,以前清廷里制作的一批葫芦精品,都是范制,康熙曾命人在西苑丰泽园“架瓠而规模之”,也就是在现在的中南海瀛台那一带种植了一片葫芦地儿,以专门用生葫芦器的生产。

其实,要得到一个好的葫芦器,便要从葫芦的种植开始,从秧苗、分栽、扎架、引条到选实、套模、系吊等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这套工艺在解放初一度濒临灭绝,近来倒又有了小小的复兴的迹象。

原因,主要是现在玩葫芦的“雅人”、“闲人”多了,像天津一带,便有专营葫芦的手艺人。

秦言俊看的这个葫芦,皮色紫红,脐眼周正,葫身雕有一幅江上行舟图,雕工精细,在葫芦器中算是上品了,只是年限上,摊子的老板口口声声是个老件儿,秦言俊也仔仔细细看了,他让秦起接手的目的,就是让秦起再给确定一下。

“葫芦是个好葫芦,只是时间上,难说有多老。”这是秦起的判断,心里这样想的,他也就把这话儿说出来了,毕竟,他和秦言俊是“同路人”,不存在搅人生意这个问题。

秦言俊倒有点嘀咕,这个葫芦实在太精美了些,而皮色很漂亮,上手的感觉也很润滑,所以他在心里嘀咕着,这东西会不会是康乾时候的精品?毕竟,遇到一个精品葫芦器的机率不大。

看秦言俊很有些“放不下”,秦起附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我知道葫芦器有一种日晒涂油的作旧法,若是能够花个一两年的时间,这器物至少在外形上能达到‘古色古香’的境地。”

话说到这里,秦起也就不言语了,事实上,他那时细看这个葫芦时,便发现这葫芦的内瓤儿儿很有问题,一般来说,自然变色的葫芦内里一般比较陈旧,色彩上多是灰黑色,而这个葫芦器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内里的色彩倒与外面的色彩有相近之处,这便是浸染的原因了。

秦言


状态提示:第132章 过美则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