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华人1892>第357章 战争背后(五)
力不支之时,就会被活活打死。俄军没有绝命打反击的手段和能力。那只有防御还击,企图在你一拳我一脚相互交手中搏的机会,打伤打残国防军,和国防军展开全面炮战。

大规模的炮战一旦展开,必须以一方终止或者失败而结束,而且还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撤退逃跑都来不及。人跑得再快,能跑得过激发的炮弹吗?在给人按上三条腿都不行。再则,黑暗中谁都怕对手乘着炮击时。进攻部队借势推进,随着炮火延伸之际夺取阵地,想不还手都不成了。

大地在撕天裂地的炮雨中颤抖。一座座山头在炮火中摇晃,一道道战壕堡垒被炮火搅成泥沙碎片,火红的光芒,灼人的气浪,让这一带的夜间温度陡然上升了数十度一般……

三倍于国防军的俄军防守部队,此时只能尽力的还以炮火,尽力封锁住中俄之间的山口和阵地,这条铁路线周边一片的山头有多高,山谷有多长,在俄国人修筑铁路前。就被俄国工程勘测人员勘定绘制成图,比中华帝国国防军观测人员知道的还详尽,要是俄国人的火炮shè程和中华帝国的火炮相近的话,过河的国防军早被赶下叶尼塞河了。

1000米的shè程优势,就不得了了。更何况是5-6000米的shè程优势,白天再辅以空中侦查和轰炸的优势,海量的俄军的步兵、炮兵和大批量挖战壕修堡垒的辅兵民夫,大多数时间里是无所遁形的,也算是倒足了霉了,倍受打击。

一颗颗炮弹向着南俄军隐蔽的炮台倾泄而去。掀起冲天火海,泥砂石块,残肢碎肉漫天飞舞,俄军苦心营造的地下立体防御网,可是比不上钢筋混凝土式的要塞,反过来吃到了自己酿造的苦果,不是被炸断坑道的泥沙木桩活埋,就是被震得半死。

一轮轮的血火炮击,以中华帝国占尽优势而延续打击范围。

“上帝!谁可以告诉我,炮战要如何坚持下去。”彼得诺夫炮兵指挥官气急败坏的吼叫起来,喊出了多数存活下来的炮兵的心声。

彼得诺夫炮兵指挥官话音刚落,从东南面呼啸着又飞来一片炮弹弹幕,流星火雨般袭来。

“轰!轰!轰!。。。。。。”的一声爆出一阵剧烈的声响,彼得诺夫炮兵指挥官和身边的一些军官士兵,当场被淹没在了这一片冲天硝烟火海之中。

“啊!。。。”弥漫的硝烟中传来彼得诺夫那极为渗人的声声惨嚎,夜晚炮火的余光下,只是隐约可见彼得诺夫正抱着已经少了半截血淋淋的左大腿在地上翻滚。

奈何身边早已经无人回应,他周边数千米早已经在这一轮炮击中,被从国防军高地shè出的炮弹夷为了平地火海,满地只有死尸碎肉遍洒四方。

彼得诺夫的惨嚎声很快就淹没在了爆炸声中,此后逐渐越来越弱,终至完全沉寂下去,却无人去关心此人是去了天堂或者只是昏迷。

彼得诺夫炮兵指挥官就是大型战争中亿万蝼蚁中的一个,就像是他的名字一样,在俄国没有一千个同名字的彼得诺夫,也有一万个同名字的彼得诺夫,在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化为飞灰肉泥。

中华帝国的炮击一阵子实施覆盖式炮击,过半个小时,观测到俄军转移和残留的山炮炮击轨迹,在进行定点毁灭式炮击,调整着自己的炮击强度实施狂轰滥炸。

在这一轮轮毁天灭地的炮战中,俄军部署在各个阵地、山头上的防空阵地和部分防空火炮,在白天防空炮击时爆露位置后,没有被空地结合炮击轰炸怡尽的防空火炮,现在也是备受摧残、打击。

英、法、德、奥、意等国在极力研制移动转向更加灵活,防空弹丸引信更加灵敏的防空火炮,中华帝国的空军部队也在用尽手段,保持自己的技术秘密,高空侦查和轰炸行动越发的谨慎。1906年过完节以来,没有地面部队炮火掩护和接应,轻易间不在实施空中轰炸,让俄国和欧洲诸国想要得到飞机上加装机枪协调器的心思越发急迫。

但是这个时候,中华帝国的空艇部队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战果,空艇部队也在出其不意的完成了自己惊人战果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转身。飞艇退出了战争的前线,而作战飞机完完整整的展现出自己的风采,走上了自己世界军事史的大舞台。

当德国人率先通过研制打热气球的设想,延伸到制造出打飞艇和飞机的防空火炮之时,由中华帝国主导的战略合作国一方,又开始转向传统的陆军炮战和空中轰炸协同作战的模式后,全欧洲的国家和机械工程师都陷入了飞机机枪shè击协调器的迷障之中了。

说实话。中华帝国的炮兵是现阶段最强的炮兵,这是不争的事实,也不单单是因为中国的火炮技术领先的原因。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炮兵光芒其实都被空艇部队遮掩的暗淡无光了,中华帝国的炮兵在叶尼塞河铁路大桥攻防战中发威,一下子打得阿钦斯克城内的俄军司令官阿尔希波夫直叫糟。直发傻,这才反应过来中华帝国陆军炮火打击能力,比空中轰炸也不差多少,也是自己国家比拟不了的。

这个时候的中华帝国炮兵,训练科目的科学系统xìng绝对比欧洲诸多军事强国要强上十倍百倍。这个时代的炮兵,主要就是对轰炮击,打阵地,炸要塞,封锁进攻部队的前进路线,花样还是比较少的。

而中华帝国炮兵则在不断地加强、提高炮兵生存能力和反应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在现阶段中


状态提示:第357章 战争背后(五)--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