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二回 真假公主二

河道衙门成为了一个常设的办事机构后,这个河道衙门的长官又想出了一个为朝廷节省开支的办法。把原来的雇佣河工挖淤泥,改为让各地衙门关押的囚犯劳役。表面上是给了朝廷一个节省开支的项目,其实是在拖延进度。老百姓没有农活的时候来当河工,不但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吃上一顿饱饭。这些老百姓是河流边上的人,深知治理好河道对他们也是很有利的事情,所以干活不但认真而且仔细。如果换上那些囚犯的话,就大大不一样了。囚犯不但没有钱拿,而且要被河道衙门的人逼着盯着干活,当然不会尽心尽力了。让这些人干活的话,不但进度受到影响,而且干的活也不会牢固。河道衙门的人就需要这个结果,他们可以有理由年年修理清理,出了问题也可以归咎在这些囚犯身上。本来这个方案不会被人采纳的,因为术业有专攻,清理河道需要有经验的人。但是朱元璋是一个苦出身的人,小气和省钱是他最大的问题,这个方案得到了朱元璋的全力支持。再说了天下刚刚平定,各地衙门需要大力整治治安,监狱里面几乎人满为患。这个时候让这些囚犯去干活,不但可以缓解监狱的问题,更加为朝廷节省开支,朱元璋当然高兴了。就因为这样河道衙门改雇佣河工干活,为利用囚犯挖河道淤泥。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多次发生事故,让朝廷和衙门终于明白了光用囚犯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河工问题的。朱元璋只好下达了新的命令,河道衙门继续监督囚犯干活,同时雇佣有经验的河工指导大家工作。

经过这些年来的经营,河道衙门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衙门,不但经常谎报灾情,而且经常克扣河工们的工钱。张居正从冯保这个大特务那里得知一些线索,据说这个河道衙门已经成为了一个油水最多的衙门之一,里面的问题相当严重。每年朝廷下拨不下于三十万两银子的维护费,但是依然年年有灾情,大大小小的问题不间断。冯保私下告诉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河道衙门已经拖欠河工们不下三百万银子的工钱。那些河工们多次到河道衙门或者地方衙门催要工钱,可是都没与太大的效果。这些河工们为了生计和未来有活干,不敢彻底得罪河道衙门的人,河道衙门的官员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敢这么胡作非为。因为大量工钱拖欠导致河工们心中不服,干活的时候当然不卖力了。工程不能及时完工,或者质量不好马上出现问题,又成为了河道衙门责怪河工们的理由。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河道衙门的工程怎么可能会好?河道衙门不给力,工程不合格,治理河道就成为了一个摆设,苦了老百姓啊。

治理吏治需要得罪大量的现任官员,张居正不敢把自己彻底站在众多官员的对立面,所以张居正不敢有大动作。缓和官民关系,需要让皇室和皇帝首先带头做出一些让步,张居正也不敢明说。因为想让皇室和皇帝让出利益,几乎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不愿意下面的士绅也不会答应,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河工的问题,牵涉到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关系,更加牵涉到大内,所以张居正也有点投鼠忌器。早在宣宗时期,皇室担心河道衙门权力过大,所以在河道衙门设立了一个监管河道衙门的小机构。这个机构名义上是监督河道衙门工作的,其实是监督河道衙门的日向开支的。这个机构在大明正式机构里面没有,但是是一个绝对有威信和能力的机构。每一年下拨的经费怎么使用,下一年预算怎么统计制定,都需要他们监督核算。他们不在正式衙门编制内,属于内官的一种,也就是说这些人是司礼监下属的太监组织之一。这些人是代表皇帝监督河道衙门的,可是其实他们去了河道衙门之后就已经和河道衙门的人同流合污了。这些人吃饱了喝足了就不愿意回京或者离开,在河道衙门一待就是几年甚至于十几年。冯保多次想安插亲信进去,可是效果不明显,这才让冯保渐渐知道里面有问题。这件事情不能公开,因为一旦公开就会导致老百姓闹事。而且公开了的话,河工们会集体要求工钱,朝廷实在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给大家。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更加不想承担这个罪名,让朝廷和老百姓指着鼻子骂张居正是一个奸相。

秦泰不是不知道张居正难做,但是秦泰希望张居正能在一定范围内有所行动。可是张居正为了自己执政时期的稳定,什么也不敢做,甚至于帮着这些人隐瞒大家和皇帝。秦泰把整个朝廷和皇室比作一个病人,现在这个病人已经积重难返了。虽然用一些固本培元的方子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但是根本问题不能解决。要解决问题,要想治好病,唯一的办法只有用猛药。用一种近似于壮士断臂的勇气,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彻底治好病痛。虽然过程有点痛甚至于会有一定的损伤,但是效果却是十分明显的。秦泰也是一个懂医术的人,知道这种治疗办法对于大明最有效,所以他建议给大明做一个大手术。秦泰作为一个待在家里等待发落的罪臣,他的话他的意见不会有人听更加不会有人愿意执行。所以他希望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现任一把手能够听进去,能够大胆地尝试一下。

可是张居正不但不愿意听,而且笑话秦泰这些年依然这么幼稚。这个结果让秦泰十分生气和不理解,甚至于有点看不起这个好友张居正。说真话,为朝廷为老百姓试着想办法,成为了笑话,为国为民成为了对方


状态提示:第二回 真假公主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