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是一封秘密的举报信,一封向朝廷某位重要人物私下发出的举报信。当然秦泰面前的这封这封举报信是张居正给秦泰的,当然收信人也就是张居正本人了。几乎每一个成功人士都会有一群向他效忠的陌生人。这些人或许和这个所要效忠的人并不认识,甚至于连见面的机会都不大可能,但是这些并不能阻碍这些人的行为。每一个大人物都需要这种对自己效忠的人,当然作为一个小人物也必须有一个效忠的对象,不然他们无法在官场立足下去。只有有了效忠的目标,跟对了主子,这样才能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当然了想要大人物为他们保驾护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他们要让大人物看出他们的作用才可以。所以这些小人物自愿充当大人物的耳目和走狗,甚至于对大人物的任何命令是唯命是从。大人物也需要这种人在自己手下办事,所以这些人成为了大人物半公开的私人组织,在各地为自己的主子打听相关消息。张居正在他还不是大人物的时候也需要投靠大人物,他的投靠对象是当时的裕王和内阁次辅徐阶。当他成为徐阶的弟子,裕王的侍读后,他身上就烙下了深厚的印记,和裕王和徐阶已经分不开了。后来裕王成为了皇位的接班人,徐阶也成为了内阁首辅,张居正渐渐变成了大人物。他也私下组织人手,发展下线为自己工作。后来张居正越来越强势,手下的亲信也就越来越多了。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全国各地自己的亲信发来的信息,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秘密的。
张居正在随来的信件中隐晦地指出了这封信的来源,一是让秦泰相信张居正的消息确切性,第二是为了让秦泰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这个叫李宁的人,现任职务是南|京工部一个员外郎,是一个在南方不大不小的官员。比起在京城的六部衙门,南|京的衙门不但清闲而且油水少得可怜。一般在南|京六部衙门当官的都是一些快到年纪致仕的,或者是被排挤的。李宁作为张居正这个未来之星的亲信,本来不应该在这里的。可是他不但在南|京,而且在六部衙门中最苦最累最没有前途的工部任职,这令大家谁也没有想到。其实这一切都是张居正有意的安排,就是让李宁像钉子一样扎在这里监视这里的官员。李宁这个张居正暗中培养起来的亲信,几乎没有外人知道他和张居正的关系。张居正派他在这里不但要监督这里的官员有没有在工程预算上做手脚,更是要李宁监督这里的官员有没有和藩王有所联系。南|京作为大明的陪都,曾经的首都,不但有一套六部衙门,更有一个没有皇帝入驻的皇宫。附近有大大小小实际个藩王,他们的封地就在南|京附近。一旦这些藩王有想当皇帝的意思,占领这个废旧皇宫称帝是最名正言顺的。在南|京称帝意味着这个藩王有当皇帝的勇气和打算,这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南|京作为大明第一个首都,这里有完善的皇宫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一旦这个藩王在南|京登基称帝的话,不但说得出口而且合情合理。就算朝廷想要征服的话,他们也可以利用长江这个天然天险和朝廷的军队僵持一段时间。所以张居正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对南|京城内外的监控,他把李宁放在这里的目的十分有远见。
就在李宁也以为他自己被张居正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因为张居正本来是徐阶的弟子,被徐阶当接班人培养起来的,所以大多数的下面的人以为张居正和徐阶的一路货色。他们并不知道在后来徐阶多次拉拢张居正,张居正不愿意和徐阶同流合污,已经面和心不合了。张居正之所以和徐阶没有彻底翻脸,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第一,张居正和徐阶有师徒的名分,一旦翻脸张居正就会背上欺师灭祖的罪名。张居正是要当未来的大明首辅的,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背上骂名。第二,张居正需要从快要退下来的徐阶手里接过人马和权力,不能在这个时候和徐阶闹矛盾。第三,当时的皇帝隆庆皇帝也希望他们和和气气的,给后面的人做一个好榜样。所以张居正和徐阶这才没有彻底翻脸,张居正处处让着老师徐阶。徐阶也知道和张居正翻脸,吃亏的不光光是张居正,可能自己的亏可能会更大。徐阶老了总会死的,将来他的后人还要生活下去,一旦得罪了当朝的首辅,将来张居正针对徐阶的后人可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徐阶尽量和张居正保持着表面上的客气和和气。下面的人还以为徐阶的人就是张居正的人,张居正的人也就是他们徐阶一党的朋友。
当这个徐阶的亲信联系上李宁的时候,李宁也差点露出了马脚。深知张居正和徐阶之间恩怨的李宁,没想到徐阶的手下会来联系自己。李宁抱着听听看的心态,参加他们的几次秘密聚会。令李宁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宁隐隐约约听出了一些眉目,这些人好像在帮已经致仕的徐阶等人联络一些人。李宁又在一个非常巧合的情况下,知道了他们联系的另一头是谁。
南|京工部和京城工部的作用差不多,主要负责管辖地下属的公共设施维护和保养。相比之下想要重新修建或者开工一向工程的话,南|京工部没有这么大的预算,需要报请京城的工部和户部。京城工部核算通过后,由京城户部拨款到南|京户部,南|京户部再把钱拨给南|京工部,这里的工部才可以开工。南|京工部还负责几个藩王王府的日常维护工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