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恐怖悬疑>谜案追凶>第二十回 诈尸惊魂二十

陈牧回到锦衣卫总部后,要求去外地办差,而且是越艰苦越好。刚好朝廷有一批战俘要押送去西北,陈牧就以锦衣卫帮闲的身份帮助押运。路上这些战俘好几次想逃走,陈牧带着大家把这些战俘一次又一次抓回来。为了震慑战俘,陈牧答应和战俘来一次一对一的公开较量。虽然一连打败了七个对手,但是陈牧身上留下了四处伤疤。当陈牧顺利完成任务回来的时候,他得到锦衣卫高层的表扬。但是由于他过去的过错,锦衣卫并没与给予她奖赏和提升。

从此陈牧就是锦衣卫最得力的一个打手兼走狗,每次冲在最前面,完成任务最坚决。渐渐地他终于又爬了上来,他用自己的性命换来了地位。陈牧告诉秦泰,他身上有三十九处伤疤,除了少根手指头之外,而且不能人道。不是因为他向往皇宫想当太监,而是实打实的被人打残。可见这段日子里陈牧为了出头吃了不少外人无法想象的苦头。

五年前一次锦衣卫秘密行动中,作为副手的陈牧发现计划有变。他极力阻止指挥官按照原计划行动,但是指挥官不但不听而且说要用锦衣卫的家规处罚陈牧。陈牧当场切下自己左手第二根手指,并要求主动承担违抗命令的责任,条件是要求指挥官改变行动计划。指挥官只好改变行程,按照陈牧的意思布置下去。事后大家才发现,要是不听陈牧的话,大家极有可能全军覆没。大家在感激陈牧之余,对陈牧的领导能力有所了解。因为这件事情陈牧回到了原来的起点,重新当上了他的锦衣卫试百户。

之后好几次陈牧带着手下,通过重重难关。大家终于承认了陈牧的能力,只要陈牧主持的行动没有完不成任务的。陈牧也成为了锦衣卫的一员得力干将,外加一员副将。锦衣卫的高层决定重用陈牧,把陈牧放到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去。

至于陈牧的第三根断指,陈牧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有一次和东厂交手中,由于领队的失误导致半数弟兄被东厂的人抓获。为了救回这些兄弟,陈牧一个人去找对方。最后自己砍下一根手指作为代价,换来了上百个兄弟的性命。为此陈牧被任命为南城区的新老大,新一代的阎罗王。因为他不但对敌人狠而且对自己也很绝情,所以大家都叫他“活阎王”。锦衣卫的人对他是又敬又怕,其实他对自己人相当的好。

陈牧告诉秦泰夫妻,他早就知道他们的大名了。第一次听说秦泰的时候是当年在江南,他说他的偶像戚继光将军提及过。但是大家都不知道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所以称呼秦泰夫妻为“双侠”。秦泰虽然不会功夫但是忠肝义胆,机智过人比一般的高手还要厉害。展小小更是一个浑身是单的侠士,令倭寇闻名丧胆。但是戚继光说过一句话,说他没有秦泰的胆色,也没有展小小的身手,要是他有秦泰的勇气和胆色,士兵有展小小一半的功夫的话,倭寇哪能这么放肆。当时陈牧就想认识秦泰夫妻,他想和展小小过过招,想和秦泰比比胆子。

陈牧不是一个谦虚的人,当他一个人混进倭寇山寨,杀死所有的倭寇后,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胆子最大的人之一。为什么不是唯一?是因为前面有不少胆子和他一样大的人,例如荆专诸刺王僚、轲刺秦等等。陈牧不止一次说过,要是自己生活在春秋战国的话,他也会名扬天下。为此陈牧做了一把鱼肠剑,把自己比作专诸或者荆轲。

后来秦泰遇上了许多的事情,办成了许多令人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被人疯传。陈牧知道后扪心自问,觉得自己不如秦泰。功夫当然比不上展小小,就是胆色和勇气也不一样不如秦泰。光论胆色和勇气的话,秦泰比荆轲还要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一,秦泰不止一次做出这种事情。一次两次可能是机遇或者运气好,多了就不一样了,至少秦泰敢想敢做。第二,荆轲刺秦王是一大群人谋划了好久的事情,荆轲去的时候换有个秦阳陪着。秦泰都是临时想到办法,在大家手足无措的时候带着大家死里求生。论机智和胆色秦泰比荆轲强。第三,荆轲是一个杀手侠士,见惯了生死,身手又是不错的。秦泰不但不会功夫而且没有上过战场,他却能在危机时刻冷静对待。他的镇定一点也不亚于当初荆轲进秦王宫的时候。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荆轲失败了,而且是死的很狼狈。秦泰不但成功了,而且是毫发无伤。这就是高下之分了,就连荆轲在一边也不得不承认他不如秦泰。陈牧多次假设自己身临其境的话,绝对没有秦泰的胆色和勇气,也不可能有秦泰的机智,所以陈牧彻底对秦泰服气。

对于陈牧对自己的夸奖秦泰有点难为情,秦泰刚想解释几句的时候,陈牧提出了一个令秦泰夫妻吃惊的要求。原来陈牧要求和展小小打一架,而且是带彩的打一架。这个彩就是陈牧的一个承诺,一个对秦泰很有深远意义的彩。陈牧说了这个赌注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无论胜败他都不会赖账。要是展小小能够在十招之内打败陈牧的话,陈牧在南城区锦衣卫中宣部,秦泰是实际的老大,包括陈牧在内的人都要听秦泰的吩咐。要是展小小不能再十招之内打败陈牧的话,就要认陈牧当哥哥。作为交换陈牧这个大舅子也会全力支持妹妹展小小和妹夫秦泰的工作。

这个赌注不由得多想,对于秦泰夫妻来说真的太诱人了。秦泰夫妻虽然多次得到过别人的支持,但是自己当家做主的


状态提示:第二十回 诈尸惊魂二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