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了李智恩这个小丫头,李俊熙终于可以安静一会儿了,刚刚在李智恩来之前,他正在琢磨着他的电影。⊥,
之前在拍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儿》时,李俊熙就曾有过这个想法,他想要拍摄一部完全属于他的电影,亲自执导,亲自主演。
原本只是有了一个想法,剧本什么的完全没有头绪,不过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了一条新闻之后,他突然有了灵感。
那条新闻说的是一个大学男生的故事,在和女朋友分手之后,他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分手日记,在记录到第三十天的时候,这个男生出了意外,也让他的失恋笔记被曝光了。
李俊熙通过这个男生的故事,找到了灵感,他脑海当中突然闪现的,也是一个围绕着失恋的故事,经过几天的时间,这个故事已经逐渐的成型,目前正在修改阶段。
不要以为失恋就一定是个悲剧,相反的,李俊熙的故事非但并不悲伤,反而充满了暖意,如果要给李俊熙的这个剧本贴上一个标签的话,那么“治愈系”这个词最为贴切。
故事的绝对主角是一个在首尔做婚庆策划的奔三待嫁女青年,当她面对留着结婚使的七年之恋男友与闺蜜的背叛,开始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失恋挣扎之路。
从绝望到爬起,从不舍到成熟,经历身边人的关心与感动的真爱,女主角度过了难忘的三十三天,这一个阶段的结束,也象征着下一个幸福的开始。
对这个剧本,李俊熙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当剧本成型之后。他甚至有种迫不及待要将其立刻拍摄出来的冲动。
短短几天的时间,剧本的主体框架已经完成,甚至连分剧本镜头,李俊熙都设想好了,在他的计划当中,电影将以几个分手场景为开篇。而后镜头延伸再切换到女主身上。
整个故事将着重对女主角心里路程细腻刻画,再通过画外音的巧妙配合,细致地表达女主角失恋后的种种情绪。
在李俊熙看来,人是感情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感情起伏的。
有时候,一个人看似在理性地思考,判断,决定。其实也是掺杂了情感在里面的,也正是因为这些情感的参与,人的生活才变得有方向,有意义。
感性是与生俱来的感知事物的能力,而理性是通过后天历练逐渐形成的控制情感客观分析的能力,二者没有绝对的区分界限,而人所要做的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般女性偏感性,而男性偏理性。二者结合才能使得恋爱或者婚姻趋于长久。
但也正是因此,女性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往往因为一时情绪的影响而做出决定,就如李俊熙这个剧本当中的女主角,故事中,她在饭店门口追逐前男友坐出租离去的那一幕,她也许明白前男友对她的爱已是强弩之末,也许明白即使牺牲自尊。也不一定换来他的回头,可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抱着一丝飘渺几不可握的期望。
其实反观,这也是女性身上所有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些她们的活力。热情才得到充分的表达。
而男性一般在一份感情里看到的更多是问题,及其如何解决,但他们也可能因此选择放手。
因为他们有时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问题上,克制甚至忽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流动,从而失去了向前的动力,对未来的展望。
理性会让一个人认清现实,而感性则会让一个人勇敢向前,唯有将二者结合,人才能真正感知到上天赋予生命的价值意义。
虽然是一个失恋的故事,刻画的也是女主角失恋之后的心路历程,但是,李俊熙却不想将电影拍摄的过于沉重,他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去治愈那些失恋的人们,所以,按照李俊熙的计划,整部电影的格调应该充满小清新的味道。
当然,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喜剧,失恋的痛楚怎能会马上消除,男友跟闺蜜跑了,而自己却习惯了只有他们的生活,同时却要承认自己确实过于自我。
忘记过去、学会坚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却还要面对给一对浮华男女筹备梦幻婚礼的任务。
一个女孩儿,面对未来,真的是“前路太险恶”,幸运的是,女主角的身边还有温暖,有奇葩的上司叫醒她,有奇葩的男同事陪她度过最黑暗的岁月,有金婚的生死离别让她成长了更多。
第三十三天,尽管那伤痕依旧不会消除,但女主角已经找了前行的方向。
在这个剧本当中,还探讨了两对分别年轻将要结婚的阔气男女朋友和普通的一对金婚老夫妻,重新定义爱情。
年轻的钻石王老五,却不得不找一个拜金女,因为爱情这东西不可靠,说没就没了,lv不会随便倒闭,所以不懂真爱的他说,有人拿lv当生活必需品,把爱情当奢侈品,有人拿爱情当生活必需品,把lv当奢侈品,很显然,故事当中的女主角属于后者。
还有一对金婚的老夫妻,教会了女主角当在一次次的失恋中,是不是自己的趾高气昂让对方无法呼吸呢,有时大智若愚,四两拨千斤也是一种新境界。
一次次的博弈和较量,是不是很多时候爱情与自尊心,都会选择后者,在真爱面前,哪个更重要,如果没有了自尊,一个人是否还是自己?
恋爱时,人们为了对方,无视身边的温暖,舍弃了许多自我,因为信任而爱得肆无忌惮,但最后往往因现实、时间、距离败给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