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之剑>第412章 章侗革新

对于奥地利,章侗则是让普鲁士王室成员接任,这样在华夏军事政治干预下,欧洲恢复了暂时的和平,各国已无力再战。由欧阳轩发起的虎头蛇尾的战事,被章侗巧妙地运用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攻势下,取得了远比战争还要好的效果。获得了各国战争赔款共计三十万金币,在章侗力邀下,俄罗斯帝国新任女沙皇安娜·伊凡诺芙娜定在了第二年夏天访问华夏,进行双边边境协商。

在民族政策上,章侗要比欧阳轩更彻底。召集华夏各个大学人口学的专家,齐聚景汉宫勤政殿,研讨人口学,通过影视台进行全国现场直播,后来欧阳轩又派了克州基地人类学专家加入其中。整个研讨持续了一个月,经过********和专家意见,形成了《华夏民族法案》。在提交众议院表决前向社会公开,在各民族逐步认同了民族划分后,才正式提交众议院表决通过。根据法案,民族划分以语言、文字、群居特征、肤色、眼睛颜色、头发颜色、生活习惯、特定基因等为依据,划分为历史民族和当代民族,以及历史各民族演化融合。

根据法案,当今华夏划分为汉族、乌孙族、月氏族、蒙古族、女真族、朝鲜族、乌桓族、印度族、玛雅族、匈奴族、雅利安族、党项族、契丹族、越卡族、鲜卑族等十五个民族、千余个土着部落。在法案中历史上的民族共分为四百三十个,各民族为华夏国组成部分,无论如何演化融合,各民族是华夏国民,都享有同样的社会待遇。

同时章侗还修改了《宗教法案》,在法案中废除了宗教政治性,规定了宗教为民间自由行为,在华夏所有的宗教不能设教宗,所有宗教都是人和神的直接沟通,而非由宗教人士代为转达。佛教僧人为礼佛者,传播教义的信使;东正教牧师为上帝的仆人,只能传播教义,由人直接和上帝沟通等等限制教宗的措施。欧阳轩看完该法案时也是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将各类宗教限定在了人间的角色,防止了后期产生神使一类的神棍,所有的宗教人士皆是人,和信奉者一样,都是神或者佛的仆人,而非神使或者神的代言人。

公元一七三一年,三月,欧阳轩再次回到了长安。召开了内臣和内府会,通报了欧洲战事和灾后重建的相关信息。充分肯定了章侗一年来的工作,也听取了各方工作进展。补上了因为战事、救灾而耽误的内阁任命仪式。

回到承乾宫,欧阳轩又再次进入了昏睡状态,足足睡了月余方才醒来。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欧阳轩有些疲倦了,从回到这个皇帝位置开始,欧阳轩就从没闲着过,虽然对欧洲的战事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章侗在政治上的补充弥补了自己的遗憾。

在欧阳轩昏睡的一个月里,章侗以副总司令的身份,在取得了内府支持后,借英**舰未经允许强行闯入苏伊士运河为由,发动了对英伦三岛的战争。这一战以舰船一师和二师为主力,近卫军第三军为辅,远征军远征舰队策应下,对沿岸城市进行了无差别炮火覆盖。几乎击沉了英国在海上的所有舰船,迫使乔治二世签订了《华英伦敦停战条约》。等欧阳轩醒来时,战事刚刚结束。

听完卫虞的汇报,欧阳轩会心的一笑。说道:“不错,这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的好,逐步削弱英国实力,正好为法国、西班牙所用,英国再想独霸北美殖民地怕是要恢复上百年,北美也将迎来新的时代,而法国也将成为制衡英国的一个筹码。这一举多得事,时间点掌握的恰到好处,打击力度也刚刚好。朕是做不到这点”。

“陛下,还有一事,陛下睡眠期间,国家气象局来报,今年起全球将迎来两年的全球干旱期,请陛下及内阁做好应对准备,这是奏折和密事司信报”。

欧阳轩接过奏折仔细看了一遍,这次干旱和华夏引水工程有些关系,是地球磁场和海水温度变化造成的水汽流动的结果。干旱地区集中在欧洲、华夏、清国北部、澳州、南美、北美、非洲南部,尤其是黄河南部一线降雨量不会超过十毫米,相应的代偿效应将会在热带地区形成超级洪水,两极地区降雪会超过以往。这让欧阳轩在残存的后世记忆中找到了一丝影子,那就是二战时河南的那场大旱。

应对干旱和洪灾,华夏的办法很多,几乎不会给华夏带来什么影响,但是欧洲和清国则不同,那里的干旱放在百年前只是会引起一些社会少许动荡。但在这个时代,弄不好就要掀起革命之火,弄不好一个政权就会被推翻,由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掌了权,那将是一场灾难。当年的黄巾军、黄巢、李自成、张献忠就是最好的例子,社会不会因为推翻了一个政权而进步,反而会引起社会的倒退,这才是最可怕的。

欧阳轩起草了一封诏书,从北地拿出两亿吨库存粮食,分发到各处边关,作为安抚难民之用。加大全国运河水流量流速,冲刷河底床。开放中原和欧洲各处边境护城河外十公里的地区,在缓冲区内建设饮水设施,以供大量取水的难民之用,允许边境各国在缓冲区内种植粮食,为期三年;通告各国将要面临的干旱,今年对清国的粮食援助加大到五千万吨,对北美英法西殖民地提供无偿的粮食援助,这个工作则由北美战区出兵发放给百姓,而不是落到殖民者手中,粮食就从分发到边关的粮食中分出一部分。通过引水工程加大黄河水流量;与边境十公里缓冲区内


状态提示:第412章 章侗革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