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华夏之剑>第370章 现状

内阁内府众人都知道欧阳轩这种风格,对此也就见怪不怪。只要国事生平之时,欧阳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云游。白狼凤皇由监国代养,反正白狼凤皇和他们也是很熟悉。至于欧阳轩去中原的目的,大家认为不过是就是走走逛逛,没有其他的企图。中原和金国,甚至是北地都是华夏原打算放弃的地方。按照战略布局,华夏几乎控制了这个星球上除了地中海出口以外的所有战略要地。如今丰富的油气资源,再加上对外开放燃油发动机,让北地一夜之间成为热点。各州千年来存储于此的轻油(汽油)、中油、重油一夜之间身价倍增。这几年卫州、镇州成为了燃油出口的前哨基地。因国内限制开采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几乎属于禁止开采。经过环境专家的论证,开采一吨煤对环境的破坏要百年才能恢复,因此华夏才有了严禁开采地下煤矿。但商家自有商家的办法,开采不让,我就制造。经过三百余年的研究,终于研发了一种即环保又节约的制造煤炭的方法。用理化方法将富含碳的海水淡化废物、草木秸秆、制取油气后的废物、餐厨垃圾等经过理化处置后,富集碳氢化合物,在压制矿化后形成煤炭。仅需三个月的生产过程,即能得到想要的高质量煤炭,而成本只有开采天然煤炭的三分之一。产生的废物如氧气、氮气、硫化物再经处理后又可以再利用。这种方法自克州基地研发后,由欧阳轩下令由枫桦会社科研所推广。商家只需缴纳一次性的专利使用费即可终身使用。在蒸汽机淘汰后,这种技术也相应的被雪藏。直到开放了对蒸汽机的出口,才让这种技术再次得以复苏,在卫州、束州、金州、翰州、慎州开始大量兴建工厂。原本人烟荒芜之地如今却成了华夏经济发展的热点。无论是内阁、内府还是华夏的学者都对欧阳轩这种强制性举措举手称赞,尤其是尝到欧阳轩硬性指令的世家豪族无不是对欧阳轩趋之若鹜。包括当初欧阳轩强制要求下买下人造煤炭技术的聂、魏、凌、白、冯、孙、唐、李等各个世家豪族如今看到得不是金钱,而是欧阳轩的为他们钩织的千年之梦。这些世家无论哪一代都是对欧阳轩忠心耿耿,始终追随欧阳轩的步伐。赚得不只是金钱,在华夏他们的族室已经是位高者,是华夏经济的掌舵人。

作为传承了两千年的聂氏一族始终是他们的头领,他们的家训即是当年聂聘留下的:世事变迁,唯欧阳氏为尊的理念,先后出现了华夏钱行的创始人聂盛、枫桦会社的第一任社长聂斡、华夏第一任商社社长聂衡等等声名显赫之人。魏氏为当年三水关校尉魏腾后裔,他的家训几乎和聂氏相同。凌氏为当年汉景帝北地太守凌戴的后裔,也是欧阳轩的忠实拥垒。自从欧阳轩封侯开始始终追随在侧,直到欧阳轩称帝,却突然的举家做起了商业,成为了华夏第三大商业家族。白氏为龟兹国王后裔,冯氏分为两支,一支为冯琅后裔,一支为印州冯庚后裔,都是欧阳轩的忠实粉丝。至于孙、唐、李又分为多个来源,皆为当年移民中的佼佼者所建立的族室。而唐姓一支为当年唐朝李灵夔一支,其余李姓也多为唐朝皇室出身。

欧阳轩当初从中原带出来的将领如今也都成为了华夏栋梁,其中以岳、宗、董、刘氏为最多。整个华夏社会就是由这些当初的功臣之后支撑起来的社会,欧阳轩对功臣的态度决定了百姓的观念。这也是华夏发展的一个基石,对功臣好,百姓则以功臣为榜样,争相效仿,为国出力,以国为家。若对功臣实行打压,则会伤了百姓,就像原来时空的宋朝、明朝和新社会,无不是打压功臣,导致了百姓离心离德,失去了报国之心,则国为散沙筑坝。在明末甚至出现了皇帝跪求朝官百姓为国出力的场景,在宋朝又何尝不是百姓对官府的失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靖康之耻的祸根就源自开国之初的赵匡胤,新社会贪腐横行,移民他国,认贼作父,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国家对待功臣、对待阵亡将士的态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政府的信用的丧失,就会导致民心溃散。而欧阳轩重情重义的每年祭奠刘启,祭奠南王,保护在长安的历代帝陵,让百姓看到了帝王和国家的情义,信用。

此番欧阳轩退出政坛,并未在华夏引起丝毫涟漪。该做什么依旧如故,朝政有内阁,对外有内府,决策有监国和参议院。国民充分信赖各级政府,危难之时自然会挺身而出。悍不畏死冲锋在一线,人人的目标就是功勋亭。他们不怕身后事,因为社会福利的完善,不用担心;他们不怕战殁,因为有功勋亭让自己安身;他们也不怕权贵,因为有一个皇帝比他们更加的嫉恶如仇;他们不怕艰难困苦,因为他们知道苦尽甘来的感觉。功勋亭、功勋阁、忠烈祠都是华夏忠魂的象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军官渴望战场,官员渴望国民富足,百姓渴望实现梦想,人人都有自己的渴望。在华夏个各州郡县,犯罪率也极低,因为犯罪的成本太高,代价太大。可能一个小小的欺诈行为就会毁了自己和家人得幸福,诚信和公约是这个社会大家共同遵守的定律。每年递交到外务府移民局的移民申请,足足十万之多。但华夏人很自私,也很团结。只要有议员或政党倾向与同意《移民法》,那么他会在全国的选举中败得很惨。如今允许外来移民就成了华夏各级政府的一道红线,达芬奇那么优秀,举国


状态提示:第370章 现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