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中华苍穹>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变化
礼节,因为李明很清楚,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交流的加快,这些繁复的东西肯定会被时代抛弃。为此李明跟大臣们不知道吵了多少回了,身为皇帝的李明跟本无法撼动这些夫子们的意志。没办法,皇帝虽为天下之尊,但最大的依然是传称了数千的礼节。

“前明失国已逾二百年,我汉家礼制被满清剔发易服之举毁之一尽。如今西洋礼制在我中华大地四处蔓延,若朝廷再不强行推行汉礼,恐百年之后我汉礼将荡然无存呀――”礼部尚书翁同龢伏地泣不成声,宰相李鸿章连同七部尚书等附议同请。李明长长的一个深呼吸后,点头同意了。的确,百年之后的危机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李明又忽然笑了起来,如今的时代不同了,李明深信这个危机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中国是一个上行下效的社会,只要从皇帝到朝廷大员们都一致依汉礼,那这个国家就会迅速的回复传统礼节。不过还好,除了祭祀、朝会等官方行为外,平时到没有要求。

所以,上元宴就成了中国展示传统礼仪最重要的一个方式,因为在上元宴上,不仅是满朝勋贵,还有各藩属国、自治领的君王,以及各国使节。当李明将文化扩张和军事扩张的区别告诉大臣们后,文官们就对此报有级大的热情。到是武官们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只要老子把炮口顶在他脑门上,别说让他们学汉礼,就是狗礼他们也得学。

对此李明无所谓的笑了笑,因为文化扩张需要军事扩张为前提。

正因为这个原因,也因为这是中华立国后第一个上元宴,更因为这是国朝大胜的第一个上元宴。所以三省六部官员都为办好这次上元宴亲尽全力。

三省六部制在众多官员的劝谏下还是恢复了,不过恢复的只是名称,权责其实都变了。皇帝为全国最高领导人,亲掌军事设中书省,下辖参谋本部、军种司令部、兵部,主官全**事;尚书省设宰相,下辖六部――户、礼、工、吏、司法、外交六部,主管全国内外行政。门下省下辖――刑部、御史台、检查院,主官全国监察、审判。

李明真心佩服这些官员们,为了能合上老传统,硬是能扯到一块去,不过还是达到了李明设想军政法三权分立的目的。

今天的上元宴上海陆空纷呈,各种食材应有尽有。欢笑满堂是必然的,不过不同的人的的欢笑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中国的官员自然是开怀大笑,因为是得胜而来;自治领、藩属国的君王们则是小心的陪笑,生怕在这里一句话没说好惹怒了中国,最后把账算在他身上;其它各国使节则是纠结的笑,在如此欢乐的气氛下当然也要表现出欢乐的气氛,这是世界第一领土大国和第二海洋大国,还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呀。他们每每想到这,心里却又寒凉一分,这样一个大国又得了如此大胜,今后的对华政策该如何调整?

二十年前的中国还任由他们**,今天的中国已经需要他们小心应对了。看看门口值守的宪兵们挺直的腰杆,看看他们刚毅神情。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国家想要真正获得自信心,一场胜仗、一场畅快淋漓的巨大胜利,是必需而唯一的前提。现在中国有了,他们不再惧怕外国人。要跟这样的国家开战,除非集合欧美全部的力量,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在很长的时间里,无论是这些公使还是在他们本国的议会里,都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

在欧美白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普通白人百姓对中国的印像大多还停留在:中国是一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家。而这一切的认知,除了对中国片面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思想方式的上的差距。

在欧洲人看来,如果他们的国家获得了向中国对俄战争如此巨大的胜利,那必然向俄国勒索战争赔款。然后进行密集的外交活动,借此大胜之机向世界索要更大的权利好争取最大的利益。能要多少要多少,即便是撑死。

而事实上,中国不仅没向俄国索要战争赔款就已经让欧洲人够吃惊的了,中国还将新边境线上的军队尽可能多的撤回本土,而且也没有在国际上要求更多的权利。更让欧洲人想不明白的是,中国居然还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刻开始裁军?这不符合欧洲人的行为方式,难道中国人都傻掉了?

傻掉了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胜之后的中国需要消化这次胜利的果实,为了给将来更大的胜利打好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中国是打不动了,除了物资开始紧缺外,国库资金也日渐枯竭。

“裁撤现役军队、减少不必要的军事行动、实行军官精英化、预备役常态化,以便战时能够更快速度组织有战斗力的军队,同时以节约军事开支。同时加大对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的投资,加快国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有限度的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国际资本的进入。降低税收标准,以增加资金流通速度。下放权利至省府,允许各省府在本省内进行适合本省府情况的规划,如规划合理则朝廷首先拨付款项用于建设……”

1906年大年初七,朝廷新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上。皇上才下旨任命的严复,在正式出任宰相一职的当天,就在朝会上宣布了朝廷未来五年的工作计划。而所做一的切都是为了增加税收,以充盈国库。

严复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朝会上他强调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同时政府征税后亦要用之于民。他说:


状态提示:第四百三十七章 政策的变化--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