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大清盛世之重生>第142章 这货不是人

贝勒爷疯了~~

这是施世伦跟于成龙两个在天黑之后总结出的结论,这两个早上还吵得一副鸡公鸡婆模样的人,到了晌午时分,被已经梳洗穿戴好的贝勒爷叫去一通吩咐后竟然双双握手言和,暗自发誓要拧成一股绳,不管贝勒爷是真疯还是假疯,我们两个也要团结起来,二人共同血书一份言辞真挚,质朴感人的奏折,八百里,哦不,一千二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坚决与贝勒爷划清界线,顺便澄清一下两人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跟捍卫大清典制的坚定信念。

即便是两人马不停蹄的做了上述之事,但可惜即便是一千二百里加急的信也不可能在明晨时分跨越千里山河送抵康熙手中,更甭说将圣上的明裁遥寄回福州城内,所以尽管施世伦和于成龙心里是忐忑不安甚至惶恐慎重的,也不得不听命于胤礽的吩咐,在天黑之前派出了几十个斥候,将这位黄带子一下午命人抄写的一张张通告避开各城城管甚至是敌对叛军的眼皮,招贴在各城门口儿最为醒目的地方。另,二人还奉命将全城乃至田间地头,军营窑洞里,凡是可以找到人的地方儿都派人走了一遍,主旨是通告全城,贝勒爷明日午时要在城外二里的庄上召开紧急大会……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福州城二里处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但是在这个战乱时节,粮食告缺的情况下,这里已经是一片狼藉,最后的一亩庄稼地,还叫施世伦连夜命人给抢了哦~好吧,是征了!胤礽此刻一身的缎面儿青色绸褂,对襟儿墨绿马甲束的一丝不苟,迎着熠熠的日头,保持着负手挺立的姿态,于一处草垛子上睥睨着空地上的三百多个派驻兵士和站在陇子边儿上看热闹的老百姓。

直到快近午时的时候儿,四面八方依旧还有陆陆续续赶着骡车牛车甚至是骑着毛驴过来凑热闹的外城人群,不得不说古时候人们的娱乐分类有限,大家伙儿这种三八精神还是很热血很势不可挡的,即便是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候,大家还是对这位当今圣上的嫡亲儿子充满了好奇的……

“呦~~这个贝勒爷可真俊~~诶,他是贝勒爷吗?听说贝勒爷年纪该跟我家那个杀千刀的差不多,可这位爷怎么连个胡子都没有啊?该不会…是个太监吧…呵呵~~”

“李二,你瞧那是贝勒爷吗?皇帝的儿子就是不一样,你看多白…”

“是啊…比我家那婆姨还要嫩白啊……”

“昨儿的告示你们看了吗?听说贝勒爷要征粮是不是?我们家可都快吃不上烦了!唉~这年月…”

“告示上说贝勒爷要颁新政啊,可没听说皇帝老子下什么通文呐…..”

化装成便衣被胤礽安插在人群中充作拖儿的雅尔檀一路上没少听见这话,非礼勿听是大内侍卫的本分,雅尔檀一叹摇了摇头,无奈的再次钻进人群……

随着一声锣响,场面渐渐安静下来,站在草垛上的胤礽当然不知道自己被人如何议论,端的是一幅沉稳大气的架势,朝着下面微笑看了一圈儿,攒足了中气道“昨儿的告示想必大家都看了,今儿个本贝勒就是要解大家一个疑惑,也给大家一个承诺。

我在告示中所说打算在福建军营当中推行一套旨在提高薪饷保障的保险制度,现在福建不太平,大家都知道,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我大清的子弟兵就应该时刻的准备好为国捐躯为民舍命的态度!当然,子弟兵为国洒热血的时候儿,作为后方的朝廷自然要给予我兵士最好的最完备的照顾跟安抚,这就体现在平日的薪俸,战时的补贴,战后的抚恤等等方面。

子弟兵也是人呐~~也有父母妻儿!试问一个壮年男子正值青春大好的之时,为保家国撒血疆场,这是多么值得骄傲跟让人钦佩的事情!那他们的亲眷家人我们怎么能够不爱戴,他们的父母双亲怎么能够不奉养!

所以本贝勒打算试行这套保险制度,算是对我们子弟兵还有其家人的一个告慰!也就是做到生优待死荫亲的标准!当然,等我回京之后,还要请旨圣上,为我战死的将士们建碑立庙,永享后人香火!!”胤礽一席话说得自己都有些小感动,开场白过后,紧跟着便让颇有威信跟人气的于成龙宣读了一系列的条呈章法,深深吸引了在场的百姓跟兵丁的心,甚至觉得再没有比这更神圣更荣耀的了!关键是这很有死了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先进理念,对本来就温饱不济,近今日不知明日事生活在战火中的福建百姓来说,不啻是一个很好的保障。更因为古人对皇权至上没有理由的信崇,本能的认为胤礽的话就是代表朝廷,代表大清政府。所以还不等于成龙念完手中的演讲稿,立在一边儿早就被人们发现的征兵登记处就险些被人群挤翻了桌子,甚至为了抢着报名而大打出手。

于成龙跟施世伦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他们没有想到何时征兵竟成了如此易如反掌的事,但同时也更是深深的担心,这个贝勒爷方才所说的一系列的措施那都是要用银子来做的,可是先甭说这已经是遍体鳞伤又自身不济的福建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是万岁爷那儿这么一个先斩后奏逼上梁山,届时龙颜大怒是不可避免的,此行逼成了他忠贝勒只怕也得再被贬sān_jí,逼不成,那大清朝廷将会失尽人心,只怕到时候儿……

我还是趁早告老还乡吧……施世伦于成龙如是想……

胤礽自然不知道这二人的担心,只将心


状态提示:第142章 这货不是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