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大明杀破狼>第046章 三年之约(四)

第046章三年之约(四)

惨败,前所未有的惨败。如果再给贼头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不会和官军交手,而是闻风而逃了。

“怎么样?李公子,跟着本将出征是不是很爽快啊?”看着战场上的一片狼藉,萧严很是得意的对李岩笑道。

李岩横了萧严一眼道:“有什么爽的?这些人虽然是贼,但是也是被逼无奈,但凡有条活路,谁或为贼?”

萧严顿时语塞,这话要放在以前不是自己常对大哥说得吗?

故事要从十天前说起,萧严统帅着四万多大军开入陕西之后,陕西巡抚洪承畴立刻来见。因为萧严的这支劲旅是自陕西民变以来,朝廷派出的第一支强有力的征讨部队。身为陕西巡抚的洪承畴盘算着,有了这支军队在手,自己的巡抚位子就要好做的多了。

不过很遗憾,萧严不是普通的总兵,人家是身兼甘肃、固原双总兵,而且不久前还是山东总督。更何况这一次崇祯皇帝为了能让萧严卖力气,还给萧严加了一堆的封赏。比如说太子少保(听到这个头衔,萧严头一个想到的不是岳飞,而是鳌拜),靖西伯,锦衣卫指挥佥事,都察院右都御史,挂兵部尚书衔,兼双总兵。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再给萧严加一个某某监秉笔或者掌印太监的头衔,这位爷就把大明的官做全了。太子少保,这个是位属三公,是个荣誉头衔,但你别看不上,论起品级来,貌似比内阁大学生还高上那么一丁点,已然是位极人臣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张振岳连这么个头衔都没捞着。

靖西伯属于勋臣,不过和之前的皇帝相比,崇祯爷有些抠门,当年据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了,他调吴三桂来救也才给了个平西伯。结果吴三桂的行军速度就可想而知了,假如崇祯给吴三桂封给平西王,那速度绝对就不一样了,历史或许也就改变了。

扯远了,最主要萧严这个靖西伯还不是世袭的,换句话说,萧严要是不小心挂了,这个爵位还得收回,和我们的萧平光同志基本没关系。

锦衣卫指挥佥事就不说了,都察院右都御史是文官,兵部尚书也是,而且还是京堂。不过貌似明朝这个右都御史和兵部尚书也是个满天乱飞的职务,凡是带兵出征的,几乎个个都有份。

真正属于萧严的还是这个双总兵职务,不过意义也不大就是了,这陕西境内的边军大多参加了民变。除了贺人龙等人的军队困守在西安外,整个陕西差不多都是乱贼了。所谓甘肃和固原两镇兵马,那已经是历史了。

不过不重要,这么一堆帽子压下来,洪承畴除了跟萧严闹了个不欢而散外,愣是没办法掌握萧严这支军队。相反萧严现在到是可以对洪承畴指手画脚,而洪承畴对此还不能有什么意见。

带着一肚子气的洪承畴自然是只能回西安了,而萧严也似乎没有去征讨叛军的意思。

他把人马带往陇西,然后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大粮仓,存放军粮,接着留下孙传庭的天狼军,然后就带着大军奔着固原去了。

这下子陕西各路流贼头目立时就炸锅了!!!

21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可这年头缺得什么?可不是什么人才,是粮食啊!

陕西大旱十几年,如果没有粮食,甭管什么人才蠢才,统统都得饿死。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心发慌。

其实崇祯元年的时候,朝廷曾经成功招抚了各路叛贼,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原因并不是这些叛贼志向远大,阶级斗争觉悟高,而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来维持这么多人吃饭。是真的拿不出吗?当然不是,江南富家翁的谷仓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可陕西人没饭吃管他屁事,朝廷没银子管他屁事。当权诸公不思精忠报国,个个都指着从朝廷把银子抠出来。这样的情况下,招抚失败是必然的,而最后的总结也很有意思。既然叛贼又变成叛贼了,那么这个情况出现的责任总要有人承担吧?大家一合计,当初谁负责招抚的,那么现在就由谁来承担?好彪悍的逻辑啊!结果一刀咔嚓下去,官场开始了逆向淘汰。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绝对没得错,鸡蛋里面挑骨头还是国之重臣。要说气数这个东西,自打大明的朝廷有了这么一批会打乒乓球的玩意在,那还真的就是尽了。

现在大明最缺粮食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大批粮食,而且看守这批粮食的军队貌似也不多,各路流贼头目在绰号“曹操”的罗汝才的号召下开始合流了。

这里头以闯王高迎祥势力最大,兵力最多,据说这位边军出现的起义领袖手底下还有一支堪称精锐的骑兵部队。别的民军是不堪官军一战,换到他这里,是官军不堪他一战了。后来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农民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同志,这个时候还在高迎祥帐下打杂。

高迎祥立刻同意了罗汝才的意见,集合了陕西境内六十一位首领二十万人马决定打下陇西,劫军粮。

当然,农民军内部也不是没有人才的,李自成同学就指出这个事情有诈,搞不好是一个大陷阱。不过高迎祥不以为意道:“萧严不过四万人马,主力还去了固原、甘肃,留守陇西的不过一万兵马,我军汇集了二十万人马,这区区一万人马有何可惧?本闯王必定一战破之,等取了这批粮食,我们就借着这次的势去合攻西安。”

高迎祥是越想越美,然后立刻愉快的决定了。也由不


状态提示:第046章 三年之约(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