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大明杀破狼>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

第006章天日昭昭(三)

从精英政治理论上来说,首都的人民应该是最优秀的存在。但是事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享受着诸多特权的缘故,历朝历代的首都人民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不接地气的状态。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辽东的建奴是何等的凶悍。他们只知道过自己的日子,多搞钱过好日子,至于京城之外的人是死是活那是皇帝老子的事情,干他们毛事。

诸多特权之下,是人性的扭曲,首都人民很快就变成了文不能安邦治国,武不能骑马打仗,要说他们是废物也未尝不可,要知道在后世,同样是北大清华,如果对北京地区的考生不降分录取,那么基本上名校你找不到北京学生。当然,这倒不是说帝国政策的制定者认为北京的学生不读书也是人才,而是他们的孩子也生活在北京,北京人都是跟着沾光罢了。北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打小学起,他们就努力让自家的孩子跟这些官爷的少爷在一个学校读书,成绩好不好的没事,搭上线才是混一辈子的本钱。

扯远了,从袁崇焕下令大军回援京师的时候开始,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组合诞生了。我们具体这样来说这个笑话组合:皇太极带着五万人马去进攻有号称有四十万,实际最少也有十几万官兵驻防的北京城,这是第一个笑话;袁崇焕带着三万四千人回去救有几十万大军守卫的北京城,这是第二个笑话;最后也是最大的笑话是,北京城据说有四十万大军守卫。

我们来看看京营的番号,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听着名头就怪吓人的,后头还带两神字。可这兵早就不能用了,平日也就是搞个内部卫生,叠个被子的还行,让他们去抓贼估计不扰民就不错了。其实无论是军户制还是募兵制,时间一久,如果没有层层监督,没有实战打磨,早早晚晚那都是会烂掉的。那个被文官丑化成天下第一无耻下流的正德皇帝很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制定了边军和京军对调制度,隔几年大家都对换着玩一下。可惜正德死后,后来秉国的文官不知道其中的厉害,一味求稳,这个对调制度也就成了摆设。

崇祯皇帝这一次算是见识到了京营的真面目,号称四十万,实际清点连十五万都不到。这十五万人还都是几十年没打过仗了,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根本不得而知。崇祯皇帝愤怒了,他突然觉着内阁里的东林党人很不顺眼,自己登基之初就劝自己补发欠饷,不知道内情的自己把内帑全部打开了。要知道那钱是按照足额四十万人的标准发放的啊,那现在还有二十五万人的军饷发给谁呢?

崇祯帝还不知道,这内帑刚进户部就被扣了四成,然后层层扣,扣到士兵头上的时候基本上也没剩下什么了。如果不是指着皇帝老子发赏银,眼下这十五万人凑不凑得齐还不得而知了。

还得指望辽东军,所以袁崇焕得了圣旨,带着三万四千人拼死往北京赶,堪堪挡在北京和建奴之间。这个时候袁崇焕又碰到和赵率教一样的悲剧了,皇帝不许入城。

后世不少人说这是崇祯帝怀疑袁崇焕的忠诚,其实这有点以己度人了,至少这个时候崇祯帝还是信任袁崇焕的。不让入城的原因很简单,敌人在外面了,你袁崇焕应该去城外打败敌人,而不是进城死守。

袁崇焕也是醉了,老子要是有和建奴野战的实力我还在城门下头扎营做什么?这里的风沙好吃啊?

纵观袁崇焕和建奴历次交手的战绩,胜利全靠地利,也就是守城。而野战几乎全败,包括满桂那一次。不过恨袁崇焕的人为了贬低袁崇焕,硬是把满桂的那次野战吹成了大败建奴。真实的情况是满洲第一巴特鲁阿济格贝勒(注意,鳌拜没有阿济格勇猛)带着人把满桂杀得七零八落,最后满桂靠着宁远城头的火炮庇护才走脱。

吹牛撒谎都没关系,有人信就足够了,崇祯皇帝信了,所以历史上满桂在袁崇焕下狱后被皇帝逼着出城打野战,结果。。。满桂直接被吹死了。

“督师,咱们还是不要遣散这些各地来得勤王大军吧!”萧严突然发现,自己在袁崇焕面前居然还能有如大哥一般深谋远虑的一面,“你要是把这些勤王的军队都遣散了,皇上会怎么看我们?”

袁崇焕眼光复杂的看了萧严一眼:“萧士毅,当年你也是我帐下数得着的猛将,知兵善任。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你和你大哥张振岳是我辽东双雄,可这几年不见,却发现你大哥醉心权力,而你却越来越胆小怕事。难道真的是官做大了,你们就忘本了?”

萧严听到这话急的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崇祯皇帝出于对袁崇焕的信任,直接授权他指挥这次京师保卫战,具体来说,各地来勤王的军队统统归袁崇焕指挥。

最合格的兵源是农民,但是好男不当兵,由于军队制度的**和军人职业前途的渺茫,明朝后期但凡有点办法的都不会去当兵,读书比当兵有用多了。

所以这各地派来勤王的军队就难免良萎不齐了,袁崇焕总结了一下,单以战斗力论,自己带来的一万四千辽东兵和萧严麾下的二万宣府兵为一等,满桂的大同兵为二等。其他的连三等都算不上,统统都是垃圾兵,除了帮着建奴加大本军的后勤补给压力外根本没任何作用。

这样的大爷一共来了十七万,个个都自我感觉良好,舞刀弄枪的表示只要建


状态提示:第006章 天日昭昭(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