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科幻未来>无限补完计划>第110章 拂晓计划

山西这边则是得益于两年来的持续投入,各种技术井喷一样的发展出来,不但在市场上不停的攻城略地,技术上的实力也提升蛮大的,例如微卡之类的装备,已经彻底的做到自行制造,不在需要天顶星制造厂提供技术支援了。

铁路延长线计划提前竣工,配合大量的简易水泥公路,还有已经多达上千辆的卡车,所有部队都能很方便的来回调动,并且得到充足及时的补给,再也不用担心有人从其他地方打过来了。

陆军司令部下面已经有了六个步兵旅形成战斗力,而且第三批的三个步兵旅也进入组建进程,配合航空处已经形成战斗力的第一航空联队,可以说距离吊打全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常规力量发展顺利,林封的新玩具开发工作也再次出色完成,在他给出的资料提示下,一款敞篷突击炮已经完成了各项测试投入量产,外形很类似y系td之中那款很有意思的四级小车‘复仇女神’,使用的都是一个发动机后置的敞开式底盘,不过这款车要更加小巧低矮一些。

当然了只是外形相似而已,实际性能上么有一点相似的地方,这款突击炮生产编号为‘t-2’,全长3。6米、全宽2。2米,全高1。2米,战斗全重仅有4吨,使用的是最适合坦克的扭杆悬挂系统,五对大直径负重轮,没有诱导轮和托带轮,使用宽幅挂胶钢制履带,表面硬化钢板全焊接车身,一台60马力的横置水冷柴油机提供动力,公路时速能够达到40km\/h。

这款自行火炮使用三人车组,在正中间有一个带防弹挡板的驾驶座,前部是一个敞开式战斗室,安装了一门带炮盾的步兵炮,车身两侧的弹药架各容纳40发备弹,除驾驶员之外的两个乘员一个负责装弹,一个负责瞄准射击。

这个突击炮的设计目标,一来是开到阵地前沿,用直射火力摧毁敌人的火力点,二来是提供步兵进攻时的伴随火力支援,毕竟北洋军现在也挖起了战壕,要是直接用步兵硬冲的话,必然会死伤惨重,必须要有合适的火力支援装备。

这玩意放到欧洲战场上几乎没有用,但是放到现在的亚洲战场却很好用,要是提前把坦克弄出来的话,生产难度比这个高了很多,不适合大量生产不说,列强要是有样学样的把成熟的坦克投入战斗,必然会导致战争进程的极大加快,在一战流血太少的话,哪还有中华发展的空间啊。

经过这一轮的军备扩张之后,时间线已经悄然迈进了1911年底,山西有着美国分基地输血,发展势头不但没有减缓,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快了,北洋军和朱尔典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其他几国公使也看好袁世凯,所以他上台之后海关就重新把关余拿了出来,好歹能支持政府和军队的正常运转,童萌会那边却已经后继无力了,日本自己还穷的跟那啥一样,哪来的钱丢到这个无底洞里面。

眼瞅着北伐军就快因为没钱而烟消云散,孙大炮不得不发出了通电,表示只要袁世凯能让清帝退位,他就愿意支持北洋军的总统制,并且把自己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子让出来,大家联手把想要复辟皇帝的山西方面先扫出局,袁世凯收到电报之后大喜,立刻开始向俺大清逼宫,表示再不自己退位的话,自己就撒手不干了,让他们自己去对付各地革命军,不过现在另外两边都被守夜人渗透的和筛子一样,他们打算联合的事情,林封比袁世凯知道的都要早,这边孙大炮的通电刚发出来,他就召集军委会开会研究如何扫平他们了。

会议向例由林封直接说明情况开始讨论,没有浪费时间搞那些有的没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孙大炮那边已经撑不下去了,打算和袁世凯联合起来,先把我们打垮之后再内斗,所以我们也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拂晓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

“陆军司令部一直没有停止新部队的组建,不过我们战前培养的基层军官不多,已经被目前的部队所稀释的差不多了,第七到第九步兵旅需要到年中才能形成战斗力,所以我们暂时只能使用现有的部队了。”陆军司令部的姚以价第一个汇报准备工作。

“我们目前武装警察基本完成了覆盖,可以把所有的机动部队从地方上抽调出来,娘子关前线只需要有一个旅的兵力驻守,再放一个旅的兵力在太原做守备队,所以目前可以投入四个旅的兵力参与这个计划,不过北洋军还有六个师放在外面,不解决他们的回援问题,很可能会被他们内外夹攻,最后功败垂成。”蔡锷这个总参谋长接着介绍。

“航空队这边也做好了准备,会准时对京汉线进行轰炸,截断从北平到石家庄的铁路,给进攻北平的部队创造充足的时间,不过因为作战航程的限制,无法参与攻击北平的任务。”肖白朗也代表着航空处表态。

“京汉线截断之后,至少能迟滞敌人三四天的时间,那么南京方面的部队如何处理,虽然因为路途太过遥远,不可能一次性就把所有部队撤回来,但是通过津浦线撤回来一部分还是可以的,那里空军好像航程不足无法攻击。”蔡锷听完之后询问道。

“这方面的任务交给守夜人好了,他们至少能有效迟滞南京方面的部队三天以上,你看这样的话有没有把握拿下北平?”眼看着常规手段没办法奏效,林封这边提供了直属力量支援。

“三天时间足够部队完成突袭,到时候我们最少也完成了对外城墙的控


状态提示:第110章 拂晓计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