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儿,半个月过去了,唔空一家人似乎真的成为了终南山隐士群体的一员。
白日里,走访终南山上的隐士,碰不到是缘分不到,遇到了抓紧机会请教交流。夜晚里,唔空一家人虔诚的修行,观察自己,静心定心。
随着接触隐士日多,唔空一家渐渐看到了终南山隐士生活的真实一面儿。苦修,简单粗陋至极的生活,是终南隐士们生活的常态。更多的,是他们互相帮助、彼此扶持的崇高情操。
如果临近熟识的隐士粮食少了,知道消息的隐士会救助对方一些粮食。如果有知道的隐士病了,其他人也会关心一下或者出力。就连茅草棚破烂了,熟知的隐士也会提供帮助。
山中的山民和山外的居士,提供了终南山隐士的部分生活物资,但是终南山上隐士之间的互助有爱是他们能够常年生活在终南山上的关键,是他们能够坚定不移修行下去的动力源泉之一。
唔空一家人来到了,看到了,他们感动了,他们也开始帮助有困难的隐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帮助一些隐士修补茅草房,唔空的神力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比如为了一名患病的隐士去寻找另一名精通草药的隐士,同样是唔空的飞毛腿建功。甚至唔空半个月之中特地出了一次山又采购了大批米面油盐、医药衣物等物资,回山带给其他隐士们,这就是空间的强大助力了。
当然,为了一切可以解释,唔空找了一个借口,就说是花大价钱让人把物资囤积在终南山的若干处位置,然后由唔空老鼠搬家的运送到一个个隐士手中。
就这样,唔空一家人渐渐的与终南山千多隐士熟识起来,彼此交往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唔空爸妈成功与一名书画造诣极高的隐士学习起了毛笔书画技艺,唔空也与一名老中医学习起了中医知识。
恍然间,唔空一家人似乎真的成为了终南山上的一员,隐居终南山上的一家人。
这一日,精神饱满的一家人组队回山崖住所,那里经过半个月的时间已经变了样子,石屋废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石头围墙勾勒的小院儿。
但是小院儿之中却没有茅草屋,主要是唔空一家人住的帐篷还是可以的,暂时就不必毁坏山林搭木屋了。
小院儿之中有一块儿方形巨石,这是唔空这些日子来充能的工具,每天只需花上四个小时举重,空间就能吸收足够的能量分离出一立方米的空间来。
唔空为了更多时间花在修行和中医学习上,所以玩了命的加速这一过程,最终累死累活把充能时间缩短到两个半小时。
结束那一刻的唔空,已经浑身如煮熟的虾子一样通红,整个人好似被蒸熟了一样,看起来十分可怖。
但奇怪的是,唔空身上的汗液不多,似乎只是为了排出杂质而流的汗,那剧烈运动产生的差点儿把唔空燃烧起来的热量,更是被核心空间吸收了。
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唔空每餐都胃口大开,但是身形却在半个月中明显瘦了两圈儿,现在的他只能称为小胖子了。这成为了唔空爸妈的意外之喜,唔空自己除外。
唔空一家人都高兴的事情也有,那就是经过唔空半个月的不懈努力,他除了核心空间外,分离出来的空间已经有二十六个一立方米的独立空间。
其中八个分空间,为唔空一家人生活物资装载的空间,如果有需要,可以随时扩大。四个空间,是一周前采购的物资剩下的部分装载的空间,等待唔空一家人有时间慢慢的分给其他有需要的隐士。
剩下的十四个空间,绝大部分都空着,谁有需要谁都可以使用。这些日子来,不过是唔空在一个空间里装些他采到的些许草药,唔空爸妈在终南山上捡到的疑似古董、未知物件占用了两个空间。
“咱们是不是花些时间在这里起栋茅草屋,至少三间房,在弄个洗澡的太阳能热水器。”唔空老妈这些日子来已经有了在终南山上长住的意思。
“最好设计成活动板房的结构,可以自由组合拆卸,想走的时候往儿子的空间里一装,想休息就放出来成屋子。”唔空老爸想到了之前华山上一家人换个超大帐篷的想法。
“这样的话,茅草房就不合适了,现代建材更加方便,但是又少了一种天然的感觉。”唔空老妈在思考如何中和她和唔空老爸的想法。
“要不换成蒙古包?!那种蒙古大帐,其实也很方便,很有特色,而且在高寒地区也能搭建起来供人居住。”唔空老爸想到了电视上看到的草原风格居所。
“综合起来,其实就是在寒冷的地方保暖,在炎热的地方凉爽,建材上的确需要仔细考虑一番,本来窑洞是个好选择,可惜没法拆卸。”唔空发表了一下意见。
最后,一家人同时用手机登入网络查询,得出了冬暖夏凉、保暖抗风的天然住宅结构,石头为基础,外墙以松木包覆,室内以混凝土墙面和松木打造。
设计上,窗户要占据墙壁的大部分,形成绝好的视野,可一览外界的美丽景色。住宅资源上采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打井供水,供暖采用地热能,电力采集太阳能。
这样纯天然构成的住宅,想要成为可以拆卸组合的结构也是可以实现的,那就是利用强韧的钢铁混凝土骨架支撑,制作出一件件类似积木的部件,需要的时候再组合起来。
网上一个建筑师朋友建议,三十平米以下小型单层屋子,唔空一家的这